【本文来自《作为80后,小时候在学校喝没喝过水啊?》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们农村学校建在山腰上,一块开垦出来的平地上,而且分三层台,最上一层是教室及办公室,第二层是小型露天篮球场,第三层是开运动会的大场地,跑道周长接近400米左右;

水井肯定在山下,比第三层平台还要低,取水是由高年级同学,当时小学代办初中,而且当时小学是5年制,由5-7年级的男同学到井里打水后,两个人抬着一桶水灌到老师办公室边上的一个房间里的大缸里,当然体格好的同学可以连续抬两趟,否则就两个一组大家轮流抬水,灌满为止,几乎天天都要抬水;

遇到下雨坏天,要提前准备水;

当然这样的天气大家水喝得也少;

所有人(包括老师)喝水都是用同一个舀子,那时候家里没有这种泛着白色的铁舀子,都是用瓢舀水缸里的水喝,只有在学校才能见到这种带着铁柄的舀子;

现在我也不知是什么材质的,这种铁舀子透着白光;肯定不是白钢的,也肯定不是白铁;

这一个舀子是所有同学共用的,包括男女同学;

只有家长是有工作的,而且是相对高级点工作的,就是在城里有某些关系的,才有可能弄到城里人喝水带的那种军用水壶;

普通农村孩子家里肯定没有,包括当时属于国家22-24级干部的教师家里都绝对不可能有这种军用水壶,除非家里有亲戚在城里工作,而且还得是某些特殊工种才有可能跟着混上一个。

不过印象中好象当时有某些下放户家里的孩子有这个东西,可能因为是从城里下放来的,城里的亲戚朋友比较多多,容易弄到的原因。这东西的身份标志几乎相当于八、九十年代农村家里有桑塔那轿车,或者是后来普通汽车普及后的时代,农村某家有一台奔驰一样,牛得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