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大力财经
作者 / 魏力
2025年4月11日,知名数码博主何同学在社交媒体分享了一段经历,内容围绕“拒绝网约车司机好评请求”展开。他提到,自己过去习惯口头答应司机给予好评,但事后常常遗忘,如今决定改为直接拒绝,并将这种行为视为“克服讨好型人格、锻炼真诚和勇气的方式”。
然而,这一番言论宛如投入舆论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网友们纷纷指责其“傲慢双标”,相关话题#何同学被评傲慢而不自知#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首,其B站账号一夜之间掉粉过万。
争议的焦点十分明晰:何同学一方面把“拒绝好评”当作标榜自身成长的行为,另一方面却在自己的视频中频繁地请求粉丝进行“一键三连”(即点赞、投币、收藏) 。这种强烈的反差被网友调侃为“自己淋过雨,却要撕烂别人的伞”。
更为讽刺的是,何同学的定制视频广告报价高达74万元/条,其商业变现高度依赖粉丝的大力支持,然而他对于网约车司机这类群体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却表现出一种令人心寒的冷漠。
01 何同学的逻辑漏洞:谁的“讨好”更高贵?
何同学认为,司机主动请求好评的行为,属于一种需要抵制的“讨好型人格”表现。但网友们一针见血地指出:他在视频结尾呼吁粉丝“一键三连”,从本质上来说,同样也是在“讨好观众”。
二者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司机获得好评与否,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收入以及后续的派单量;而何同学收获的“三连”,则主要影响他的流量变现以及商业价值。
更为矛盾的是,何同学将自己“拒绝好评”的行为包装成“真诚与勇气的修炼”,却丝毫没有意识到,司机礼貌地请求好评,这不过是服务业从业者在当前行业环境下的一种职业常态,其背后隐藏的是平台算法对劳动者的无情压榨。
正如网友所说:“如果司机不主动去要好评,平台评分一旦降低,可能直接就会断送他们的生计。”
何同学的此番言论,深刻地折射出部分公众人物身上存在的阶级优越感。作为年收入达千万级别的头部博主,他很难设身处地去体会普通劳动者所承受的生存压力。
在网约车行业,好评率更是直接决定了司机能否获得优质订单。当何同学轻描淡写地拒绝司机的好评请求时,他完全忽略了自己的这一句话,很可能就会切断一名普通劳动者的重要经济来源。
反观何同学的粉丝群体,其中有许多正是网约车司机、外卖员等基层劳动者。他这种“俯视式真诚”的做法,不仅使得自己原本“亲民”的人设彻底崩塌,更暴露出网红经济中“流量至上”这种畸形价值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02 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感:流量与道德的天平
何同学此次的翻车事件并非个例。此前,李佳琦就因为一句“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的不当言论,从“全网最懂女生”的带货主播神坛跌落,沦为众人眼中“何不食肉糜”的典型代表。这些事件无情地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当今社会,公众人物一旦与群众脱节,流量带来的反噬就会如同汹涌的潮水一般迅速袭来。
网友们之所以愤怒,并非仅仅针对“拒绝好评”这一行为本身,更多的是对“既得利益者”所表现出的双重标准感到厌恶。何同学在尽情享受粉丝支持所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同时,却对服务行业的劳动者缺乏最基本的同理心,这种强烈的割裂感,彻底点燃了大众的怒火。
何同学的案例再次有力地印证了网红经济的极度脆弱性。尽管他在B站拥有超过1210万的粉丝,但仅仅一条引发争议的微博,就足以使其商业价值大幅缩水。品牌方已经明确表示,此次的风波必然会对未来双方的合作决策产生影响。当网红将粉丝仅仅视为提升数据的“工具”,而不是一个个真实存在、有血有肉的个体时,他们所构建的商业帝国就如同建立在空中的楼阁,看似华丽,实则不堪一击,随时都有可能轰然坍塌。
在网约车、外卖等平台的运营模式下,用户评价与劳动者收入紧密相连,深度捆绑,这就导致“索要好评”成为了服务业从业者维持生计的一种无奈策略。斯坦福大学的相关研究表明,过度依赖评价机制,不仅会引发用户的“评价疲劳”,甚至还可能进一步激化服务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何同学此次引发争议的事件背后,实际上反映的是平台算法对人性弱点的利用——它迫使劳动者不得不低声下气地恳求好评,同时也让消费者陷入了一种两难的道德困境。
03 教训与启示:真诚应扎根于共情,而非优越感
何同学此次的翻车事件,无疑为所有内容创作者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
1. “人设”的塑造必须以真实的共情能力为坚实基础,任何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进行所谓“教育”的做法,最终都只会遭到反噬;
2. 在享受流量红利的同时,公众人物必须承担起与之对等的社会责任,时刻保持警惕,防止“精英思维”的滋生;
3. 评价体系的改革迫在眉睫,平台作为规则的制定者,应当承担起更多的责任,而不是将矛盾简单地转嫁给个体。
正如网友所讽刺的那样:“如果拒绝司机的好评请求算得上是勇气,那么拒绝粉丝的‘一键三连’才堪称真正的英雄。”何同学若想要挽回自己的口碑,或许应当从学会“拒绝自己的流量焦虑”开始。
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每一位公众人物都如同手握“麦克风”,拥有广泛的传播影响力。然而,需要铭记的是,话筒的另一端连接着无数普通人的真实生活。
当何同学们这样的公众人物在高谈阔论“真诚与勇气”之时,不妨先低下头,关注一下那些在底层默默努力,托举起流量金字塔的劳动者。
因为真正的勇气,并非是对弱势群体轻易地说“不”,而是善用自己的影响力,为他们争取应有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