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日本未来天皇就读大学突然取消期末考试!网友:担心只能考20分的悠仁毕不了业?》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基于事实与逻辑“门阀世家是有特指的,在中国历史上,门阀世家是指起源于秦汉时期的以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赵郡李氏等为首的贵族世家,它们传承几乎没有中断,在中国早期政治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央任职,在地方有一定实质性自治权力)。”
——博陵崔氏,最早追溯到西汉昭帝时期、清河崔氏曹魏、卢氏郑氏王氏都是东汉后期、陇西李氏皇帝不算、赵郡李氏西晋,形成都是依赖九品中正制,同时期各种士族形成的也多了去了,只是这几家在北魏到唐初最鼎盛,他们下面还有河东裴氏、京兆韦氏、京兆杜氏、兰陵萧氏、琅琊王氏等,这些都是靠九品中正制发展出来的。这各个姓氏往周天子春秋战国时期找,可不是什么门阀世家,没有九品中正制就形不起来!靠杀是没用的!宋朝如果还是九品中正制、又没有科举,那么即便唐末杀光了,从宋初到宋末,又会形成新的门阀世家,新的五姓七望。这跟历朝历代开过初期把贵族地主土地分出去,朝代末期又会重新兼并一样!
“隋唐时期随着中央集权发展,门阀政治形成了重要阻力,所以隋唐两朝对门阀世家实际上是又打又拉的态度。唐末农民起义和朱温改朝换代时,门阀政治遭到了严重破坏,以谱牒为核心的世家组织形式被彻底瓦解。这种绵延数个朝代的门阀世家才算终结。”
——这些门阀不是原来就有的,而是九品中正制形成的,自然会被科举制终结!谱牒从宋到明清一直都有,现在还有,为啥不会像汉末到唐初那样,出现新的五姓七望?因为形成的基础已经从举孝廉九品中正制变成了科举制!
“至于你说每朝每代都会产生的,那不叫门阀,叫士人。他们多半是中小地主出身,通过同窗、同乡等关系结为政治联盟,但政治影响力远不如门阀世家。通常也很难形成持续多个王朝的强大政治家族。”
—-好好读书、阅读理解!你后边讲的这些士人什么的,那都是科举制度后的情况,早就不是九品中正制的时候了,自然形成不了!
举孝廉是汉武帝134年、九品中正制是曹魏220年开始。从春秋战国到汉末,五姓七望在哪里,他们有啥了不起功绩?对比同时期其他姓氏,他们在哪里?刘邦到武帝,五姓七望干了啥,三公都有谁?同时期比他们强的多了去了!袁绍四世三公比五姓七望哪个差?九品中正制的出现,他们又脱颖而出,依靠这个制度才能从北魏到唐初,一直把控朝廷高层的官员,排挤其它姓氏,推举自己人。科举来了,自然就没了,正如没有九品中正制前,你告诉我前面门阀世家是谁?怎么就没了?五姓七望之前是不是门阀世家?五姓七望之前为什么又没形成门阀世家?为什么五姓七望的巅峰就是北魏到唐初?
宋以后叫“家谱”,和唐之前的“谱牒”实际上是两个东西。谱牒是记录士族的世系源流、血缘亲疏、门第高下的簿籍,是用来区别人们身份地位的高低贵贱的依据。经过唐末和五代十国的乱世之后,世家谱牒几乎全部毁失,所以张载、程颐等人说人们都已不知道自己的“统系来处”,就是指这个。
当然,你说世家门阀政治的衰亡是由于科举制度的兴起,这个我完全同意。但也不能忽视唐末乱世对世家门阀物理上的打击。世家门阀也不傻,他们也有对抗和拖延科举制度实施的各种手段。博陵崔氏在唐朝数度为相,在安史之乱前关东世家几乎把持着很多高级官员的职位,形成家族世袭。因此,隋唐科举制度始终没有像宋以后那样使大量中小地主出身的士人形成有力的政治集团。正是因为谱牒制度的破坏,唐末对世家门阀的人身消灭,使得宋以后科举制度才彻底打破了政治桎梏,成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