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半导体产业纵横(ID:ICVIEWS)综合

韩国半导体,上强度了。

韩国代理总统崔相穆表示,政府将努力允许半导体工人在需要时加班,并采取措施促进新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以确保韩国在全球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实现可持续增长。

崔相穆木在经济相关部长例行会议上发表了上述言论,称韩国的“技术能力等于国家实力”。崔相穆于指出:“为了在半导体行业激烈的技术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为核心人员提供可以自由进行研究的环境至关重要。”

他表示,“为此,需要在半导体特别法中纳入有关工作时间的特别规定,但执政党和反对党的立场分歧仍未解决”,并称,“政府将补充特别延长工作批准制度,以便企业可以在需要时灵活利用工作时间”。

目前,特殊延长工作审批期限每次最长为3个月(可重新审批),每周工作时间最长为64小时。未来将延长审批期限至每次最长为6个月,前3个月每周工作时间最长为64小时,后3个月每周工作时间最长为60小时。

崔相穆表示,“在减轻重新批准特别延长工作申请负担的同时,我们还将加强措施保护工人的健康权利,例如强制性健康检查。”

对于芯片行业,韩国政府将努力修改 52 小时工作制,以允许半导体研究人员在必要时延长工作时间,最长可达六个月。

崔相穆表示,政府还将重点支持人工智能、生物、量子和其他改变游戏规则的行业的研发项目,以增强韩国在这些行业的竞争力。

他还表示,“明年,我们将在‘政府研发30万亿韩元’时代开辟新天地,扩大研发热度”,“我们将更加集中精力于人工智能(AI)、生物技术、量子三大变革领域以及半导体、下一代通信、移动出行等国家战略领域”。

他进一步提到,“我们计划加强研发项目与产业化的衔接,确保研发成果带动产业发展”,强调要增强科研领域的自主性和专业性,同时不断加大对关键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

崔相穆表示,政府还将采取措施振兴国内市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当天早些时候,韩国统计局的数据显示,韩国 2 月份就业岗位较上年同期增加 13.6 万个,由于建筑业和制造业等行业的就业损失,就业增长速度低于去年。

韩国半导体的制度瓶颈,“一周52小时工作制”

此前,韩国有报道称,韩国半导体的制度瓶颈“一周52小时工作制”,导致赶不上交货时间也得下班。

韩国半导体特别法(修订案)规定,在以成果为基础的专业岗位上,不限制工作时间和工资的海外“白领豁免”(white collar exemption)在韩国仅限于“半导体研发人员”。

而有人指出,韩国连弹性工作也要在两周前确定工作日和时间,与全球竞争中的半导体产业现实不符。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一度表现出转变立场,但在野党再次确认了“反对”的路线。

A某称,“我们根据地球另一边的客户公司的要求修改和验证实时设计,即使在交货日之前,我们也因为工作时间的限制而必须回家,美国和德国客户公司不理解半导体设计工程师受工时限制,中国竞争对手不管客户公司提前多少日程都会配合”。他补充称,“我们生死攸关,所以要求‘至少对研发部门免除工作时间限制’,但国会只把这一诉求看做是想要长时间压榨工人的鬼把戏”。

三星半导体前任高管B某称,“操作设备仪器往往无法按照计划进行,如果把工作时间限制在一周不超过52小时,应对顾客要求就会不断被推迟”。

但也有韩国业内表示,如果“每周52小时除外”不想变质为研究生的习惯性长期劳动,企业就应该增加人力。

目前全球半导体工程师供求不足。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不仅在公司内部理工学院运营半导体合同系,还在10所4年制大学运营半导体合同系,但培养需要时间。

半导体的八大工程当中每一项工程都需要相关领域的专家,要培养出各个领域专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嘉泉大学半导体客座教授金龙锡表示,“核心研究员很多时候是不可替代的人才,他们需要在必要时集中精力工作,在需要的时候休息,那些声称(不管是谁)追加投入人力就可以的人根本不了解这个行业”。也就是说,对于每台设备超过1000亿韩元,处理着每张超过1000万韩元的晶片,不能冒险投入经验不足的工程师。

韩国国内半导体设备企业高管呼吁称,“在人才争夺战激烈的这个圈子里,核心研究员是公司的资产,难道要驱使他离开公司吗”,“为了不错过决定性的机会,研究开发时间应该由企业自主决定”。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