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中国的新型无围壳潜艇》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风眼6611

固化的知识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力!通讯并不非要用电磁波,水下通讯里使用定向声波没听说过,鲸鱼的歌声应该知道吧,加密信息轻易传递几千海里;无人潜艇浮水充电更可能是扯淡!没有了人类生存空间的需求,不要说核能了,海水就可以是电解液,自带更换电极板就可以无限充!潜艇一旦大规模无人智能化使用,海战的模式是颠覆性的,因为战场空间是立体的,将会极大促进外太空通讯轨道争夺。

水下核潜艇与陆地指挥中心之间的通信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方式:

极低频电磁波通信:陆地上的巨型天线发射极低频电磁波,其频率极低、波长超长,可穿透数十米深的海水。潜艇利用拖拽天线接收,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信号稳定,受环境干扰小,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对潜通信,且隐蔽性好,不易被敌方发现和干扰。缺点是传输速度极慢,每分钟仅能传输几个字母,通常只能用于发送简短指令,如 “上浮收信” 等。

卫星通信:潜艇悄悄上浮至潜望镜深度,伸出天线或者浮标,借助卫星进行高速数据传输。这种方式通信速度快,可传输大量数据,能满足潜艇在非战斗任务时对信息传输速度和容量的要求。但缺点是潜艇需要上浮,增加了暴露的风险,在战斗任务中使用受到一定限制。

声呐通信:潜艇与附近舰船或者水下中继器利用声波传递编码信息,如同在水下吹口哨传话。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快且衰减小,可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双向通信。不过其传播距离有限,一般为数十公里,而且容易被敌方侦测到,保密性相对较差,通常用于短距离通信或特定场景下的辅助通信。

通信浮标:潜艇释放通信浮标到海面,浮标把信息通过卫星转发给陆地,或者接收陆地的指令后下沉并传回潜艇。这是一种较为灵活的通信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兼顾隐蔽性和通信效率,适用于需要及时传递信息但又不想长时间上浮暴露潜艇位置的情况。

此外,一些国家还在研究蓝绿激光通信等新技术。蓝绿激光通信具有穿透海水能力强、数据传输能力强、抗截获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可实现与下潜较深的潜艇直接通信。不过,该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如大气散射会造成信号衰减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