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些人张着血盆大口指责驾驶员,实在有些看不下去,这起事故中驾驶员轻信智驾固然有一定的个人原因,但是真正的原因还是在于车企模糊了智驾技术和AI底层伦理框架边界。车辆碰撞前2秒才发出预警,并且要求驾驶员接管,这种场景处理逻辑本身就是错误的。普通驾驶员难以在2秒内做出反应,但是AI完全可以,对AI来说一秒足够完成数万亿次运算,所以不是AI做不到而是技术人员根本没有告诉AI该怎么做。从这个角度看,直指智驾功能所属企业的技术不成熟,一个不成熟的智驾功能拿出来给消费者用?小件智能设备如手机也就算了,危害有限,但是智驾电车这种要人命的东西竟然敢拿出来?目前技术主导的智驾思维也就这幅德性了,实际上如果是真正的智驾不会完全退出智驾控制,而是保留辅助功能,替驾驶员分析前因后果,在碰撞之前全力纠正可能发生的碰撞,配合驾驶员进行紧急制动,能用上的安全措施比如开门锁,开车窗都要预备用上,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强制接管方向盘修正角度避免碰撞或者必然碰撞的条件下撞向风险最小的障碍物,记住,AI的底层伦理框架作用就是维护人类安全,辅助人类做到忽略事,不可能的事,而不是在危机场景的时候把风险转移给人类。做不到?那就不是智能驾驶,而是智障驾驶。

这里又不得不提华为智驾了,华为AI的系统底层伦理框架属于华为自创模式,这和那些照搬国外AI伦理框架的科技企业有着本质的差别,因此华为提供的智驾会比其他智驾更智能。再回到SU7标准版,它是低配版,只有纯视觉方案,智驾水平非常低,L2级,被称为辅助功能,但是从底层机制框架来说,依然可以做到不彻底退出配合人类制动比如强制降速,那么为什么会彻底退出呢?是技术不成熟还是推卸行车安全责任?还是那句话,不合格的智驾机制请不要拿出来吹嘘,尤其是在智驾汽车领域,混淆技术概念,掩盖技术级别,那和谋杀没区别。价值一亿的观点,智驾车企们速速拿去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