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自2017年特朗普入主白宫后,其人特点相当突出,满嘴跑火车,可撒谎乱承诺的事极少,如说要特鲁多当美国第51州州长,就真的发动美国政府各部门推进吞并加拿大进程。

但巴菲特嘛?

则是典型的伪君子,披着“股神”的外衣,行内幕交易之实。如2016年苹果公司一堆丑闻时,伯克希尔·哈撒韦大手笔吞噬苹果公司股份,他对外称这是“价值投资”,他没告诉你的是第二年开始美国举国之力,开始全面打压苹果最大竞争对手华为;如俄乌冲突前,趁着所谓世界经济低迷燃油需求大笔吸筹雪佛龙、西方石油等油气公司股份,他称这是“价值投资”,他没告诉你的是紧接着俄乌冲突爆发,随后俄欧“北溪管道”被炸.......

500

不支持特朗普关税战?囤积这么多现金埋自己吗?特朗普2024年大选集“四权于一身”,单单是马斯克等硅谷新贵能做到的?要不是华尔街金融财阀们支持,3月14日特朗普政府会不关门?要不是特朗普与他们媾和,索罗斯得意门生贝森特能够当美财政部长?

巴菲特作为美金融战摆在外面的一把利刃,不可能对特朗普的关税战方案不知情,作为它们中的关键一员,它们不是取得一致,也不可能实施这样反常识的计划。且随后朝野密切配合,打出一套进攻与防御的组合拳。

如特朗普关税计划公布,4月3日惠誉就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这是典型的落井下石,对中国为首东方经济体系的补刀;如中国公布反击措施后,美立即发布了“超预期”的非农数据;如美股大跌的同时,美债收益率关税前后大幅度下跌,而这意味着近期卖不出去的美债,有人在接盘。

500

过去被称之为世界资产定价之锚的10年期美债,自特朗普上台后,已经连续下跌,在4月4日已经跌破4%。

回到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创纪录卖出股票囤积现金时,你说谁被忽悠做了接盘侠呢?过去一段时间,美所谓投行和美华尔街财阀控制的媒体,炮制各种小作文忽悠全世界资本加仓。

美股忽悠不动后,就开始炒虚拟币。如关税前,3月21日贝莱德开始取代特朗普,炒作虚拟货币取代美元成为全球储备货币。

500

特朗普则开始忙于发500万美元一张的“金卡”。

其实这是关税战背后的第一把刀:对外各种套路设局吸走全球流动性,对内囤积现金谋求抄底优质核心资产,渗透控制目标经济。

要达成这个目标,关键两个:一是讲好美国故事,吸引全球资金并套牢他们;二是打压目标优质资产价格,方便低成本抄底。

美国这种玩法,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开始玩。你说创纪录囤积现金的巴菲特,会不知道关税计划?会不支持特朗普关税计划?

前段时间,媒体曝光伯克希尔·哈撒韦正在谋求重金加仓控制日本五大商社资产,你说他是希望他价格高一定控制,还是被打到地板价再控制呢?日本石破茂当局求饶讨好特朗普,依然挨了重锤,是中国之外被打击的重点,日本股市暴跌,日本经济风雨飘摇,面临生死存亡。

第二把刀,要结合美国正在推动的对中国船舶额外征收费用法案一起看。

500

这是昨天撰写前文《东大反击的关键!》时,梳理的美国关税区域性差异。这张图明显可以看出,美当局在设局布势,如果成型,会产生巨大的势能,推动世界制造资本、人才与技术向美洲流动。

因为前面研究,知道特朗普关税策略,事实上是美智库翻美国成功历史,抄袭100多年前的麦金莱方案。于是以大模型再次搜索梳理当时世界背景资料和演化,发现3个巧合。

巧合一:欧洲是当时最强工业制造地区,占全球总量64.7%;一如当下东亚地区是世界最强工业制造地区,号称东亚怪物坊,占全球总量超40%。1890年的《麦金莱关税法案》及后续的《丁利关税法案》,对欧洲征收49.5%的关税,一如当下对东亚地区征收50%的关税。

巧合二:资本驱利,笔者判断一如特朗普贸易战1.0驱使制造业资本从中国转移产业链(中国在美国进口份额中,贸易战后下降了8%+),搞中国+1一样,这次相差40%关税差异,会驱动不少资本向美洲地区转移。而在麦金莱关税前后,欧洲出现了一波向拉丁美洲移民潮,给当地带去了资金、劳动力和技术。

500

以阿根廷为代表的拉美地区,正是那段时间有过崛起,且那段时间还是最被阿根廷人怀念的“黄金时代”。

巧合三:英国是当时的最大工业国,英国长期保持对外贸易顺差地位,倡导自由贸易,美国与世界贸易逆差主要产生于英美之间。因此麦金莱关税针对的核心对象是英国,一如当下。

当时英国向美国出口工业品(如铁路设备、纺织品),而美国向英国出口农产品(如小麦、棉花)和原材料,一如当下大V网友们嘲笑西大农业国,向东大工业国发动贸易战。

美国对英加征巨额关税后,英国选择的报复措施是对美国农产品和原材料加征关税,结果是导致美国农产品出口量在欧洲国家暴跌,美中西部农场主大规模破产。

但是美欧贸易战,主要是美国与当时最大工业国英国的贸易战,最后结果大家都知道:是英国衰退,19世纪末英国工业增速放缓,资源依赖加剧;是美国工业崛起,高额关税10年后美国工业品竞争力显着提升,从英国“原材料供应地”转变为“英国工业品竞争对手”,并很快超过英国成为世界最大工业品制造国。

所以昨天东大11箭连发后,特朗普嚣张地在社交媒体回应“政策不变,祝投资人发大财”。特朗普及其团伙,嚣张并不是没有理由。他们相信他们的祖宗法,可以帮助“美国再次伟大”。

这还不是第二把刀的全身。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正是麦金莱时期,美国出了一个世界有名的战略家——马汉,写出了着名的《海权论》。

500

这本书现在几乎是全世界海军必读经典。正是马汉的海权论,帮助美国形成了要控制全球海上咽喉航道的海权战略,并在之后逐步完善,美国明确要控制全球16个咽喉航道,其中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波罗的海等位列其中。

现在再看美资财团贝莱德收购李嘉诚43个港口,是不是更能感受美国第二把刀背后的寒气。

如果东亚制造业资本忍不住40%关税差额的诱惑,跑到美洲建厂搞中国+2,那么随之而来的必定是中国美洲之间海运物流更加庞大。美国布局控制关键咽喉航道港口,哪怕是不发动战争,就是只正常收取费用,正常手段干扰运营,都够中国及东亚喝一壶,工业制造市场竞争力大降;且本来它们就垄断了海运保险、海运标准等事务,还可以从中攫取超额利益。

第三把刀:亚欧大陆战争。

其实两次世界大战,美国或者说整个美洲都没有遭受战火,称之为世界大战还有那么一丝“名不符实”。

当再次系统梳理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时,不难看出麦金莱发动的关税大战,无疑可以看出其在其中占有不小的份额。英法俄与德奥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本质上工业品市场、资源极端竞争,美国引发的1906-1907年全球金融经济危机,叠加地缘、历史恩怨爆发的一场大战。

再看现实,不仅美国在策动全球性金融经济危机,还不断在世界最大工业制造区,中日韩之间煽动历史、地缘矛盾,企图挑起战争。中日韩产业,彼此间激烈竞合,也是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

美国发动这场关税大战,重点针对东亚,必定还有煽动地区战争,摧毁世界最大工业区的算计,一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彻底把世界最大工业国拉下马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