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当下消费市场的核心矛盾已然清晰:普通消费群体的购买力与消费意愿持续走弱,与商家追求可持续利润的商业诉求产生根本冲突。

中产阶层财富缩水、基层消费能力见底已成既定事实,这从拼多多年活跃用户突破9亿、拼好饭日均订单超4000万单的市场表现可见端倪。

国家统计局2025年2月28日发布的《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达4.68亿(界定标准为人均可支配收入3.2-8.5万元/年),其收入增速连续第四年落后于GDP增长——

2024年中等收入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8%,低于全年5.0%的GDP增速。而同期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超1000万元)资产规模突破9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7.5%。

这种持续扩大的财富鸿沟,催生出更极端的\"哑铃型\"消费图景:

奢侈品市场年增19%(贝恩公司《2025中国奢侈品消费白皮书》),中国消费者贡献全球38%的奢侈品牌营收;

临期食品市场规模突破502亿元(艾媒咨询2025年3月数据),其中60%消费者月收入低于6000元;

500

快递业数据揭示深层矛盾:2024年人均快递量达101件创历史新高,但均单价同比下跌4.9%至8.7元/件(国家邮政局2025年1月报告)

在浙江义乌,箱包产业带正成为微观缩影。《2025长三角制造业生存状况调查》显示,当地中小厂商平均利润率已跌破2%,较2020年缩水85%——

“我们每天发3000个包,利润还不够付厂房租金”,从业者的困境印证了经济学人智库的结论:大众市场正从“薄利多销”滑向“微利滞销”时代。

但数据繁荣背后暗藏商业悖论:聚焦基层市场的经营模式正遭遇利润天花板。那些在工艺、艺术、文化、品类创新、推广策略五大维度存在明显短板的商品,既无法撬动高净值客群的消费力,又难以在基层市场获取合理利润。

当前市场环境下,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呈现显着分化——高净值群体(及部分资深中产)仍具备价值支付能力,而普通消费群体的可支配收入已难以支撑传统\"薄利多销\"模式。

500

虚拟品和泛品,缺乏核心价值支撑的产品,既难以突破高净值客群的心理账户,又在基层市场陷入价格混战。某国产潮牌的市场教训颇具警示意义:

过度依赖流量明星代言却忽视工艺升级,最终导致品牌溢价能力丧失,从百亿估值跌落至破产重组。

商业现实倒逼创业者进行战略调整。2025年后的市场突围路径,必然指向高净值客群的价值深耕。这要求企业完成三个关键转型:

1、建立精准的产品分级体系;2、构建差异化的价值交付系统;3、打造垂直领域的品牌护城河。

以某新锐茶饮品牌为例,其通过非遗工艺传承+限量文化联名+会员定制服务组合拳,在高端市场实现客单价提升68%的同时保持35%的复购率。

破局之道在于构建\"五维价值体系\":

1、工艺层面的技术壁垒建设;2、艺术表达的品牌差异化;3、文化赋能的场景延伸;4、品类创新的市场卡位;5、精准推广的效能转化。

某智能家居企业正是通过德国红点设计奖+东方美学研究院+场景解决方案的三重价值构建,在高端市场实现年复合增长率42%的突破。

当前市场正在经历价值回归的阵痛期。创业者需要清醒认知:基层市场的规模优势与利润空间已不可兼得。而高净值人群既有购买力又有购买欲,这个市场,正在呼唤真正具有价值创造能力的企业。

500

(周愚,评论人、商业评论人、财经评论员、策划人、投资人,某宝前十品类操盘手、多家媒体及机构邀约评论人,发表商业评论千万字,已委托快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