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感谢日本消失的30年给中国今天对付美国的对等关税提供了良好的前车之鉴

在全球经济发展的长河中,贸易争端与博弈从未停歇。回首往昔,20 世纪 80 年代,时任美国总统里根面临着棘手的贸易问题,彼时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美贸易顺差巨大,美国大量进口日本的汽车、家电、半导体等产品,这些日本制造凭借优质低价迅速占领美国市场,使得美国本土相关产业遭受沉重打击,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等问题接踵而至。为扭转这一局面,里根政府出招了,一方面挥舞起报复性关税的大棒,对日本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另一方面在贸易谈判桌上不断施压,要求日本开放市场、调整汇率等,制裁手段五花八门。(有没有觉得跟我们现在很像)

500

时光流转至当下,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国再度深陷贸易逆差的泥沼,而此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成为美方关注焦点。特朗普政府如法炮制,采取了与里根时期极为相似的手段,不但对中国甚至对全球185个国家实施贸易战,连企鹅都不放过,中国方面加赠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从钢铁、铝制品到高科技产品,涉及范围极广。同时,在知识产权、技术转让等领域无端指责中国,妄图通过贸易战迫使中国在经济政策上做出让步,以实现其所谓的 “公平贸易”,遏制中国经济发展势头。

让我们把目光拉回到当年的日本。20 世纪 60 年代末至 80 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GDP 大约6%跟我们现在差不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耀眼明星。在出口方面,日本的汽车工业蓬勃发展,丰田、本田等品牌凭借节能、可靠的特点,在美国市场份额不断攀升;家电领域,索尼、松下等企业的电视机、音响等产品风靡美国,让美国家庭随处可见日本制造的身影;半导体产业更是后来居上,在存储芯片等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一度让美国同行感受到巨大压力。然而,随着日本出口的迅猛增长,美日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美国国内要求对日本采取强硬措施的呼声愈发高涨。

500

1985 年 9 月 22 日,在美国的主导下,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和法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齐聚纽约广场饭店,签订了着名的#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表面上,这是一份旨在调整主要货币汇率、解决美国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背后实则是美国为打压日本经济精心布局的一步棋。那么,德国、英国等国为何会参与其中呢?当时,全球经济格局中,美国仍是当之无愧的霸主,在国际经济和政治领域拥有强大影响力,其号召盟友共同干预外汇市场,其他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量,或迫于美国压力,选择参与其中。而日本由于在经济上对美国市场依赖严重,政治上又与美国紧密捆绑,在多方压力下,无奈在《广场协议》上签字。

《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开启了大幅升值之路。短短两年内,日元对美元汇率升值近一倍。这对日本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以出口为导向的日本企业瞬间陷入困境。原本具有价格优势的日本产品,因日元升值变得昂贵,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锐减。企业利润下滑,纷纷削减生产规模,出口额大幅下降。为刺激经济,日本政府采取了低利率政策,大量资金无处可去,流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催生了巨大的经济泡沫。

500

1989 年,日本政府意识到泡沫经济的严重性,转而实行紧缩货币政策,试图戳破泡沫,结果导致股市和房价暴跌,银行坏账堆积如山,企业纷纷破产,日本经济从此陷入长达三十年的低迷期,众多曾经辉煌一时的日本大品牌,如夏普、东芝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衰退中逐渐失去往日光彩,部分高端制造产业也受到重创,发展陷入停滞甚至倒退。

再看如今的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四处挑起贸易争端,对 185 个国家大打贸易战。其目的之一便是围堵中国,妄图绞杀中国经济,阻止中国崛起。美国故技重施,试图让各国与它签订对其有利的贸易协定,以构建对中国不利的全球贸易格局。在特朗普政府背后,有一个关键人物 —— 罗伯特・莱特希泽,他曾参与里根时期对日本的贸易战,推动《广场协议》的签订。如今,他又在特朗普政府中鼓吹强硬的贸易政策,成为美国对华贸易战的重要推手。

500

在贸易战的影响下,美国自身也并非毫发无损。美国股市出现大幅波动,投资者信心受挫。企业面临原材料成本上升、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等问题,投资和生产计划受到严重干扰。反观中国,面对美国的贸易霸凌,并未选择退缩。中国政府迅速采取反制措施,对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有力回击了美方的无理行径。同时,中国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加大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努力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在 5G 通信、高铁、航天等高端制造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提升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此外,中国大力开拓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市场,加强与新兴经济体的合作,降低对美国单一市场的依存度,通过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内需的挖掘,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500

与当年的日本相比,中国有着诸多不同。中国拥有庞大而完整的产业体系,从基础制造业到高端科技产业,一应俱全,国内市场规模巨大,消费潜力无限,这使得中国经济具有更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在外交上,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会因外部压力而轻易改变自身发展道路和经济政策。同时,中国积极推动多边贸易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坚定捍卫全球自由贸易,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各国携手共进。而全球其他国家若与美国进行不合理的贸易谈判、达成不平等的交易,无疑是与虎谋皮。美国的贸易霸凌行径损害的不仅是个别国家的利益,更是对全球自由贸易秩序的严重破坏。各国应清醒认识到这一点,与中国一道,共同抵制美国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维护公平、公正、开放的全球贸易环境,为世界经济的稳定与繁荣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