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消费 陈碧婷
一部失利的《蛟龙行动》,似乎已耗尽了博纳影业和于冬的运气。
清明小长假前,公司再传利空消息,控股股东于冬所持公司1.37亿股被司法冻结,原因不明。
7年前,一众机构和明星股东们,以超过百亿估值积极入股博纳影业。守到今天,却是一宗血亏的投资。
于冬股票被冻结
在昨日A股历史罕见的大跌中,博纳影业(001330.SZ)的跌停,很难分辨清楚是共性还是个性使然。
但公司清明小长假前的一则公告,已足以让投资者为博纳影业和其控股股东于冬捏一把汗。
消息显示,实际控制人于冬所持博纳影业1.37亿股,已于今年3月31日被北京二中院司法冻结,占其所持股份的48.70%,占公司总股本的10.00%。
公司表示,经核实,本次股份冻结,系于冬个人事项所致,控股股东正在积极协商和解方案。上述司法冻结事项,暂时不存在平仓或被强制过户风险,不会产生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等重大影响。
在中国电影行业中,于冬是少有的科班出身的民营大佬。1994年,他从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毕业后,分配进入北影厂从事发行工作。期间,凭借自身勤奋和超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在单位快速崭露头角,得到韩三平的赏识,成为北影厂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科级干部。
多年跑一线发行,让于冬对中国电影产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1999年,他下海创业,创立中国首家民营电影发行公司博纳。
2001年,在小成本电影《我的兄弟姐妹》的发行上,博纳一战成名,被香港电影圈接纳。此后的多年间,香港电影的内地发行,几乎被博纳包揽。
博纳上市很早,但其资本之路并不平坦。2010年,公司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成为首家在美上市的中国电影公司。可在美股市场,博纳长期被低估,且融资不畅。
2016年,在阿里、腾讯、红杉等大资本的支持下,于冬完成了博纳影业的私有化,随即筹备在A股上市。在长达5年的苦熬之后,博纳影业终于在2022年8月,在深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截至目前,于冬和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博纳影业3.09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2.48%。
博纳影业上市之后不久,于冬即因个人融资需求,将所持公司1.37亿股质押给中信信托。当时,公司股价在10元左右。
今年以来,博纳影业股价持续走低,近期更是长期被压制在5元以下。于冬的股票被冻结,极有可能是与质押相关。
开局不利,业绩堪忧
在向A股奋力冲击的那几年,博纳影业在电影投资上憋足了劲儿,通过多部成功的作品,探索出了主旋律商业大片的投资路径。
“山河海三部曲”、“中国骄傲三部曲”、“中国胜利三部曲”3个系列,《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长津湖》等10部电影,创造了超过220亿元总票房。2021年上映的《长津湖》,更是以57.75亿元票房,多年高居中国电影票房榜榜首,直到今年才被《哪咤之魔童闹海》打破。
正是在这些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商业大片的支撑下,博纳影业得以在外部环境极为不利的2020年和2021年,仍难得地保持盈利。
然而,受电影制作周期性的影响,2022年之后,博纳影业的电影投资显出青黄不接,连续3年归母净利润亏损。
所以,对于2025年春节档上映的《蛟龙行动》,公司内外都抱有极大的期待。
《蛟龙行动》是《红海行动》的升级版,是中国电影尚未涉足的高难度核潜艇题材。创意确立之后,仅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就耗时长达5年。据称,该影片总投资超过10亿元。
因《蛟龙行动》制作周期长,投资额度大,2024年,公司几乎将所有的现金流都用到了该项目上背水一战。
然而,这部公司眼中又“硬”又“燃”的电影,在春节档的激烈竞争中,未能打动影院经理和观众。最终票房不到4亿元,片方票房分成仅1.3亿元,投资方损失惨重。
今年2月14日,《蛟龙行动》官方宣布,将制作一部特别版,择日再上映。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尽可能地挽回损失。
2025年,博纳影业的电影投资,仍将是主控主投主旋律商业大片。谍战/年代电影《克什米尔公主号》已于2024年12月开机、大型史诗电影《四渡》已于2025年1月开机。《蛟龙行动》的翻船,是否会影响公司接下来的投资节奏,目前还是未知数。
2024年,博纳影业的归母净利润预计再亏6.37亿元-8.81亿元。2025年开局,《蛟龙行动》就挖出了一个大窟窿,公司全年业绩堪忧。
股东亏本减持
股东们对《蛟龙行动》的预期,更直接地体现在行动上。
2023年9月26日,博纳影业上市前的外部投资者所持公司股票,已基本解除限售,上市流通。但因公司股价此后长期处于低位,没有达到投资者们的预期,并没有大规模的减持行动发生。
2024年11月12日,中信证投及其一致行动人信石元影、青岛金石(合计持股10.69%);西藏和合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7.70%),通过上市公司披露公告,拟在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方式减持。
从时间设置来看,很显然希望春节档,能给博纳影业带来一波行情。它们都在公司身上投入重金,且已守候了长达7年之久。
中信证投2017年3月出资48484.55万元入股博纳影业,持有公司5154.45万股,成本约为9.41元/股;
信石元影2016年12月通过股权转让,出资88343.59万元入股,成本约为14.55元/股;
2016年12月和2017年3月,青岛金石合计向博纳影业投资近42000万元,投资成本约为13.85元/股;
西藏和合在2016年12月,通过股权受让和增资,两次共计投入达11.37亿元,成为仅次于于冬的第二大单一股东,投资成本约为12.07元/股。
然而,春节档并未给博纳影业带来预想的大行情,《蛟龙行动》票房失利,更是让公司股价在春节之后整体走低。
2024年12月5日-2025年3月4日,中信证投、西藏和合等,在5.05元-8.74元的价格区间内,合计减持4000多万股,从账面上看,简直就是血亏。
当年,机构投资者,以及韩寒、张涵予、黄晓明、章子怡、陈宝国等明星股东,以125亿-150亿元的估值入股博纳影业,如今,公司市值仅有5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