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永雄,巴士的报总编CEO,全国政协委员。
未来的世界不应该以政治意识形态爲主导,应该是以自由贸易爲主导。
美国总统特朗普现在有点脚软,在中国反徵美国34%的关税之后,美国声称对部分中国产品再加徵50%关税,但与此同时特朗普就在社交平台上发文说,中国虽然尚未正式联繫美国,但「我们在等他们的电话,这将会发生。」他重申,「中国想要达成协议,他们只是搞不清楚该从哪里开始。」
中国这个电话特朗普是等不到了,中国的确想要达成协议,但中国很清楚应该从哪里开始,就是从为美国放血开始,从打痛美国开始。
所以中国必将以牙还牙,等到美国忍不住痛的时候,就会来敲门,要求跟中国达成协议。
特朗普现在设定的议题是,首先向全球极限施压,然后等每个国家来求美国,最后美国苛索一番,然后稍稍降低一点关税,最后得到一个只有美国全赢的结局,这就是特朗普的如意算盘。
现在全世界应该设定另一个议题,就是打造一个没有美国的自由贸易世界,在这个真自由世界,其他国家全赢,美国全输。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过去紧跟美国民主党总统拜登的路线,对美国极其亲善,对中国就诸多对抗。
但是连冯德莱恩这种死硬派,最近的态度亦出现微妙变化。她4月7日在布鲁塞尔表示,由于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对国际贸易造成的冲击,欧盟正在寻求与美国以外的世界其他地区开展更多的贸易。
欧盟将拓宽与美国之外的其他贸易伙伴的合作,「我们将像激光束一样,专注于美国以外那83%的全球贸易,这是巨大机遇」。
虽然冯德莱恩没有提到中国,但在美国以外那83%的全球贸易当中,中国佔了很大的份额。
另外,英国的精英媒体也都寄望于全球自由贸易。
英国《经济学人周刊》4月2日刊发题为《全球自由贸易主义者,能受得住特朗普的攻击吗?》。
文中提到,特朗普的贸易战证实了美国放弃了全球贸易体系守护者这一地位,而其他各国正不断加深贸易关係,令贸易伙伴多元化,打造新的联盟,更加建立新的规则,制定新的框架。在全球贸易中,美国佔比正在下降,令建立一个美国以外的新贸易框架变得可行。
21世纪初,美国佔全球进口的20%,如今只佔全球进口的12. 5%,美国作爲消费国的作用正在缩小,这不仅反映新兴市场的崛兴,也反映了美国经济的变化。
现在世界上有多个大规模的自由贸易协定,包括中国参与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係协定」(RCEP),这个协定已经在2022年啓动,将中国与东盟10国、澳洲、新西兰、日本和韩国联通起来,把15个多元经济体纳入同一个框架,中国处于核心位置,为RCEP其他成员提供进入中国的渠道,爲美国主导的环球贸易提供另一个选项。
另一个是本来由美国发起、后来美国退出了的「跨太平洋伙伴关係协定」(TPP),现在已经变身成爲新的CPTPP协定,由日本主导、12个成员国家组成,连英国这个欧洲国家都已经加入了,而中国正在申请加入。
这两个範围广阔的自贸协定,欧盟都没有参与。面对特朗普的反贸易行爲,中国和欧洲是时候大大加强贸易关係。
其实建立中欧自贸协定,并非不可想像的事情,过去4年由于乌克兰战争和拜登政府盲撑乌克兰,加上美国拉拢欧洲盟友反华,令乌克兰问题无厘头地成爲中欧关係的其中一个障碍。
随着美俄推动乌克兰战争步向结束,再加上特朗普的疯狂关税,令中国和欧洲更加容易放下分歧,达成合作。
如果不单是中国和欧盟搞自贸协议,而是将欧洲和亚洲融合起来,就会建立一个庞大的非美自由贸易联盟,这样效益更大,但也更难谈得成。但世界各国都受着美国的高关税冲击,严重影响本国的经济,会加大另寻出路的诱因。
如果能够建立新的大範围自贸联盟,促进非美国的贸易,会大大有利各国促进经济。所有因为高关税不能再卖到美国的货品,可以在一个非美自贸联盟里寻找新的市场。
要有範式转移的新思维,才能找到过去视而不见的新机遇。
美国既然选择放弃世界,世界都应该选择放弃美国。
未来的世界不应该以政治意识形态爲主导,应该是以自由贸易爲主导。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