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乌鸦。
之前清明假期,猜猜我去干了啥?我专程赤石去啦!
牢尼积数年之功耗资2.5亿美刀的巨制——真人版《白雪公主》,从它选定拉丁裔女演员瑞秋·齐格勒(Rachel Zegler)饰演在其他任何版本都设定为“肤白如雪”的女主角白雪公主时,这部片子的风评和命运就已基本是抵定之事。
明知是史,还要去赤,小馋猫是吧?
其实一般来说吧,即便专门就是为了找槽点,乌鸦也不太会主动掏钱跑电影院看去。
毕竟人家老八赤石是为了挣钱,咱赤个石还得花钱,跟谁说理去。
但这次这个真人版新《白雪公主》(以下简称《新白》),实在是太过于震古烁今。IMDB开分2.6已然技惊四座,此后更是在极小的下滑空间中继续走低,一路下滑至1.5的不可思议的低位!
1.5评分什么概念?大家要知道IMDB评分是1至10星可选,也就是说,不管你觉得这坨史如何难赤,你都不可以打零分,最低最低你也要给1颗星。
最抽象的是,这个史诗级的综评分数,还是在有2.6%的“10分好评”的情况下取得的。
所以这个1.5的含金量是非常高啊。
再对比一下啊,《749局》4.1,《上海堡垒》4.4。可憋说是因为国人给了高分拉回来的,要知道,IMDB上中国烂片,滤镜从来是反的,国服评分永远是最低的,远低于外服,比如《上海堡垒》中国区打分只有2.3。
当然,看起来,《新白》1.5分已经是它的最低点了,没想到一个假期回来,发现《新白》的IMDB评分已然触底反弹,暴涨0.1分,回到1.6……
如此震撼的数据,让乌鸦实在忍不住要去见证一下历史,哪怕是稀的。
而且,根据国内某电影APP显示,当前《新白》国内票房已经接近预估数字,我是真怕它哪天突然撤档了(虽然它3月26号才国内外同步上映)。这史啊十分滴珍贵,必须得我给大家先赤为敬。
那今天乌鸦就来跟大家愉快地吐槽它吧。哦,以下内容还是无法避免剧透啊,特此说明。
话说这个片子真的会有人在乎透不透吗……
当天去影院的时候,检票大姐一见我这个点来,能感受到也是有点绷不住,一脸“真有来看这个的啊”的感觉。
想想我当时还信心满满地跟大姐说:这场我肯定是包场了吧!结果啊,万没想到,包场失败!开场十分钟左右,进来一对,不知道两位是真心把这片当爱情片看,还是跟乌鸦一样,组团来赤石的。
《新白》影厅“一人成军”不是国区专属,外服也一个样……
得说明一下啊,这部真人版《白雪公主》,不是直接对格林童话《白雪公主》的改编,而是对1937年牢尼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动画电影《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真人版改编。
看完之后,乌鸦觉得这是不是一部差劲的片子呢?那我觉得是的。但总的来说,我对《新白》的评价,主要是“无聊”,故事过于简单、过于老套,一眼望到头。
如果不是乌鸦这样专门奔着看槽点去的,这片子你要能不睡着不跑厕所(最难绷的是片中有超长时间的吹口哨剧情催人尿下)那你真是这个!
众所周知选角是《新白》最大的争议点,这在片子上映之前就是早早确定的事。虽然对女主演的形象早有了解,但是真在现场大荧幕看还是绷不住。
尤其是我那天还是下午刚看完F1比赛去看的电影……兰多,刚下领奖台又跑来演白雪公主,辛苦了!
F1迈凯伦车队车手兰多·诺里斯
诚如国内外众多观众的评价,女主演瑞秋·齐格勒算是全片为数不多还算用心用力在演的一位。不过,这也是她“应该做的”,这一部主打“白雪变黑”的电影,说是专门围绕着瑞秋这位女主演服务的也不为过。更不要说,她在影片上映之前,种种荒腔走板的言行早已成为这部电影的“定时炸弹”。
因为这个姐,实在是制造争议话题的大师,之前乌鸦就给大家介绍过她涉嫌歧视亚裔的事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此处回看),那么对于这部改编电影本身,她更是有着迷惑言论。
也是在2023年,她在采访中公开吐槽(也许说是“嘲讽”更加合适)37动画版原作,说原版公主纯恋爱脑,王子则是一个“跟踪狂”,这样的剧情“奇葩啊真奇葩”。
由于出演角色与肤色矛盾问题引起争议的演员不少,但多数最多不过是怼观众,连原作都怼的是真的罕见。
因为瑞秋实在是太“跳”,后来牢尼都要让她尽量少开尊口,张嘴你就唱歌,憋说话。这次电影全球上映之前,牢尼的宣发相当低调,完全不像一个“多年巨制”的样子,很大程度上也是跟瑞秋相关,你的主演是这么一个祖宗,不宣传已经是最大的止损。
从这个采访画面,也能看出来瑞秋这个人平时是表情非常夸张多变,那么影片里演公主她的表情控制如何?我负责任地告诉你,只有更夸张。虽然《新白》唱跳部分很多,但它毕竟不是一部纯粹的音乐剧舞台剧,但不管是唱歌、对白还是表达情绪,主演整张脸都在发力,有一种公主全程都很“愤怒”的感觉,好似给脸部肌肉做了一轮力竭组,不知道下来之后脸会不会酸。
其实瑞秋虽然不白,但是怎么也不算难看,电影里也有几处给出的镜头还是很耐看的,但是大段的夸张表情表演,只会把她头大脸大嘴大的外貌特征,牢牢“种”在观众脑子里。
各位,“白雪公主”此处的歌声是在表达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主演面带笑容,你们能看得出吗
那说到这就有个问题了,这部真人电影的制作,似乎从来不懂得扬长避短,有很多露丑、争议、逻辑漏洞,制作组明明可以很简单地解决,但它们就那样被明晃晃放在那里了。就好像在确定选角之后,大家都知道这部电影注定无可避免地将要烂掉,整个剧组除了女主,所有人都已经躺平摆烂,爱咋咋地了。
以表演来说,两位女主演——饰演白雪公主的瑞秋·齐格勒和饰演黑王后的盖尔·加朵,都是表情夸张、用力过猛,无非是加朵的脸更僵硬一些,瑞秋你管呈现出来好不好看至少面部比较灵活;而相反的一面,男性演员普遍面无表情,不笑场已是胜利。
而更加摆烂的是设定和剧情。
那位说:不对啊,你都让白雪公主“变黑”了,这一身剐你都舍得了,剧情上不得搞个大的?
还真别说,乌鸦前面说这个片子主要是“无聊”,就是因为这个剧情实在是平平无奇。包括主要演员在内的整个剧组之前总是在强调“颠覆”,说旧版的剧情老套,她们要带来革命性的新剧情。然而我全片看下来,所谓几处设定上的“颠覆”完全流于表面,整个剧情跟九十年前的原作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如果不是大家早已清楚现在牢尼的尿性,那这部真人版《白雪公主》不仅不是对37动画版的颠覆,简直都说得上是一种“致敬”。
别急着喷我啊,说这种丑东西怎么好意思跟经典作比,我说的是总体剧情,且听我慢慢道来。
看完真人版又把37版捋了一遍,发现不少影评吐槽的点,恐怕要不是没看过动画版,要不是忘了。其实这次《新白》的内容,大量是照搬的37版(动画版已经对格林童话原文做出大量改编)。
比如说有人嘲讽“白雪黑化”后不像公主更像佣人,结果《新白》真一上来给白雪安排成佣人了。
其实这个剧情设定来自37动画版,原作就是黑王后让白雪穿破衣服当佣人,而且那衣服比新版的还破打着补丁呢。
再比如各位可能知道,《白雪公主》原文是白雪三次遭王后毒手,分别用的丝带、木梳和苹果,但这次真人版只有一个毒苹果,为什么呢?因为37版就只有毒苹果这一回……原文毒苹果一半有毒一半没毒,《新白》直接把整个苹果泡毒液里面,为什么呢?因为37版就整个泡在毒池子里……
诸如此类实在不胜枚举,总的来说,就是动画版如何改编格林兄弟原着,《新白》就大量“继承”这些改编设定和剧情。
之前还看到不少影评评价这片子唯一质量还算过硬的只有音乐,不过乌鸦也是不很懂音乐啊,但感觉这音乐即便是好,记忆点也真不太行,我看完全片印象最深的还是两段“劳动号子”——白雪组织做家务和小矮人采矿的唱段。
后来明白了,这两段正好就是《新白》仅有的两段对37动画配乐的复刻版……
当然最重要的是,《新白》故事的整体框架和内核,其实也跟九十年前并无本质区别。这部从选角开始就示人以“颠覆”“多元”“现代精神”的真人改编作,事实上真正恶心到的既不是保守老右,也不是我们这种纯吃瓜群众,反倒堪称对白左观众的一场彻头彻尾的欺骗。
前面说到《新白》史诗级的评分,细看分区评分的话,在大本营美国区还是明显高于全球平均,“高达”1.9;而不管怎么说都要比美国更“左”的加拿大,评分要低点2。哦值得一提的是,最低评分来自印度,清明假期前甚至统计为约等于1.0分,也就是理论上不能再低的分数(节后反弹至1.1),你可以不懂三哥,但一定懂三哥那从不挑食的二弟,他们都欣赏不了“新白雪公主”足见其分量。
其实,这可怜的1点几的分数,已经足以证明绝大多数的白左观众也并不买《新白》的账,说这部改编电影“得罪了所有人”也许有一点夸张,但说它“没能讨好任何人”那是一点不为过。
即便在欧美“主流媒体”中,对该片评价最恶的,也不是对“觉醒文化”深恶痛绝的老右,而是一贯标榜左翼的英国《卫报》,评价其为“假模假样,伪装‘进步’”。
上映前不管是选角上故意让白雪变黑,还是剧组极力鼓吹对原作的改编,尤其是强调“公主不再等待男人拯救”“女性掌握权力恋爱不再是主线”云云,回头看那真是把白左观众骗进来杀。
前面咱们说了《新白》复刻37版的内容,那相对37版的改动是什么呢?女主选角当然是最大的,这个就不赘述。其实其他的改编跟选角的思路是一样一样的——极其刻意地“颠覆逆反”且流于表面。
首先是男主当然不能再是“王子”喽,那多封建!《新白》塑造的男主乔纳森角色是个“盗贼”,带领他那极其正确多元的盗贼团,偷窃王后的财产,反抗王后的暴力统治。但相当讽刺的是,这个五彩斑斓的盗贼团,头头乔纳森恰是一个标准白男,我怀疑你“不够进步”!合着这个选角是盗贼设定但还是王子脸……
男主演木讷的神情贯穿全场
男主带领的盗贼团,充分展现着人类的多样性
这个片子人物形象的两极分化就是如此明显,要不就跟原作像素级复刻,比如魔镜的形象,黑王后的妆容(甚至根本不考虑适不适合演员);
要不就非得跟原作完全相反,除了白雪公主的外形和男主的“盗贼人设”,另一个颠覆性的形象是王后派去刺杀公主的“猎人”,选择了非洲裔演员安苏·卡比亚 (Ansu Kabia)。但这位老哥看得我在影院直跳戏,因为实在是太像最近另一部因为“政确”引起大争议的文艺作品——育碧动作游戏《刺客信条·影》里的“黑人日本武士弥助”了……
上图:弥助脸模
下图:卡比亚
可是这些选角,除了标签性质的“颠覆”“多元”,实质性的突破在哪里?
选角如此,剧情更是如此。按片方的说法,《新白》相比原作的最大突破在于,要塑造白雪公主从黑王后手中重夺父王权力的故事,公主的形象不再是过去那个只能由男人来保护、懦弱无力只会做家务的“传统男权社会的女性形象”。
乍一听至少可以让白左观众欢欣鼓舞。
那么这个“现代女强角色”在实际片子中表现如何呢?举一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
有影评吐槽《新白》中白雪在林中小屋全程指挥别人干家务自己一点不干。其实37版白雪在小屋也有“指挥交通”,只不过分配的任务中也有自己一份。
请注意这里的处理啊,原作是3个“you”1个“I”:你干这个,你干这个,你干这个,我来扫地;
新版愣是改成了4个“you”,全是指使他人干所有的活,扫地也是给别人干。
这tm也太刻意了!
原因无他,因为《新白》片方,他们就是特意要塑造一个“非传统女性”,做了家务那还叫现代独立女性吗?所以家务那是一丁一点万不可碰的,干了,那就是男权社会“煮饭婆”刻板印象。
然而可笑的是,《新白》在开场就塑造国王(原配)一家三口亲自劳动,与民同乐,亲手制作苹果派与百姓分享的剧情。合着,劳动?彳亍!家务劳动?不行!您这劳动还分三六九等的……
后来看明白了,苹果派实乃“驭民之术”,属于白雪公主掌权治国的范畴,自然是公主可以做而且应该做的啦。好好好,您这治国也太“带派”了……
像这样互相矛盾、逻辑崩坏的情况在《新白》中还很多,在乌鸦看来,这就是“尊重原作”的部分跟“刻意颠倒”的部分没有精心打磨弥补的结果。
原作有原作的逻辑线,你非要颠倒其中一些部分,那强行嫁接对不上不是很正常吗?
就比如很多人吐槽的,“公主都知道夺权了,权力顶点的王后还搁那一天天容貌焦虑”。说句公道话,其实电影里王后真正关注的,还真是权力,只是片中有个设定,那就是美貌等于权力,可问题是,一直看到最后,我也没明白“美貌”跟“权力”到底是怎么挂钩的。
道理也许很简单,他们照搬了原作王后的容貌焦虑,而同时又想在新作中体现“女性掌权”“公主成王”,却并没有花工夫雕琢其间的逻辑衔接。
再比如说男主乔纳森明明一开始窜入王宫盗窃时就亲眼见过白雪身穿破衣当佣人干粗活,结果后面白雪逃出来再见乔纳森,后者一直吐槽白雪是“公主烦恼”,久居深宫不懂得民间疾苦。
就看这个电影总有种剧组熊瞎子劈苞米的感觉,似乎先前的设定,拍着拍着自己就把设定忘了……
这些牛头接马嘴又不做善后的操作,《新白》的制作,没能力、没用心、故意拍烂,这仨你至少得占一个。
而说到“独立女性大女主”,《新白》最后白雪公主让王后破防竟然是靠的一顿嘴炮。
这段当中还有王后把水晶剑递给白雪:“有胆你捅死我。”那当然善良的公主是不会以暴制暴的啦。我当时满脑子都是华强……
更搞笑的是,被白雪嘴炮倒戈的王后卫队,在王后恼羞成怒用水晶剑刺向白雪时,没有起到一丁点作用,还是靠男主的盗贼队友一镖打掉王后的剑。
合着你白雪不还是全场输出最低吗……“煮饭婆”是躺赢狗,“大女主”也是躺赢狗,那这“大女主戏”不是白拍了。而且37版小矮人是MVP,有没有可能人家片名本来就叫《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呢,小矮人本来也不是附庸角色,动画里反倒王子更像躺赢狗,白雪公主那应该叫我方水晶。
主线剧情都是如此,那当然细节的处理就更是一坨。像白雪在被追捕的时候用那套经典的公主服“金蝉脱壳”,结果下一幕身着公主服的白雪又上了马,合着您逃亡时候还带着换洗衣服?
这还是“小问题”。
为了“纠正”37版王子对白雪公主的“跟踪狂”行为,《新白》设计了白雪跟男主乔纳森为首的盗贼团“并肩战斗”的剧情(没错这版白雪公主是有武力值的,可这就显得结尾白雪只会嘴炮更加离谱了),过程中乔纳森为白雪舍身挡下致命一箭,自己差点死掉。
但本应是感人的剧情,做得却特别的不讲究,怎么形容呢?就跟下面这段整个二次元最为灾难最为生草的“强行发刀”剧情——奥尔加团长十分神似:没苦硬吃,能躲非得找死是吧。
这部真人版新《白雪公主》,从选定主演的那一刻,它其实就已然没有回头路可走,你这个片子,注定就只能是“献给白左观众的一封情书”,你就莫不如一条道走到黑,莫管旁人,把白左观众伺候好也行。
结果是,你照抄呢,又想颠覆;要颠覆呢,你又要照抄。所谓的那些“进步元素”,无非就是喊喊口号、玩玩文字游戏。这种首鼠两端的改编它注定没法得到任何一方的喜爱。
最后也给看到这里的读者朋友一个诚挚的慰问,我的工伤分你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