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楚国兴亡史》,书中提到齐国时,作者将其称为\"理想主义霸权\"。在春秋前期,\"霸主\"地位更像是一种荣誉象征,而非单纯依靠武力掠夺实利的工具。当时的战争目的,更多是维护\"诸侯国的秩序\",而非吞并他国。换句话说,那时的“霸主”介于我们更熟知的霸道和王道含义之间。霸道即以力压人,王道即以德服人。而春秋时的“霸主”像是通过以“实力”压人以实现遵守礼乐道德。
齐国之所以能成为霸主,关键在于它成功结合了硬实力与软实力,构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单极秩序\"。我愿意将这一时期称为\"齐国盛世\"。欧洲历史上有一个\"罗马和平\"(Pax Romana)——历史学家用来形容罗马帝国统治下的相对和平时期。后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为了迎合美国,生搬硬造了一个词\"美国和平\"(Pax Americana),试图将当今世界秩序比作罗马治下的和平。但讽刺的是,据统计,美国建国240多年来,仅有16年没有处于战争状态,期间共发动或参与了200多场战争。一个长期以武力主导全球事务的国家,其统治下的世界真能称为\"和平\"吗?这种说法,和当年奥巴马刚上任就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一样充满讽刺意味。
另外,新加坡与美国的关系很微妙。虽非美国的仆从国,但一直与美国保持密切关系。例如,在特朗普对全球发动的贸易战中,新加坡是唯一被加征关税最低(10%)的东南亚国家,远低于越南的46%。这是题外话了。
回到齐国——它的威信并非仅靠武力,而是源于\"轻其币而重其礼\"(《国语·齐语》)的策略。齐国通过周礼框架约束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并结合军事威慑,使对方就范。比如,齐国通过“召陵之盟”遏制了楚国北上的势头,但也并不追求赶尽杀绝,让对方走投无路,在达到阻遏楚国北进势头的战略目的后,适时中止了行动。
这让我想到今天的中国——我们强调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尝试将美西方势力约束在该框架内,避免其肆意妄为。
学者叶自成认为,齐国的例子证明:当一个仁义的大国独霸,并自我限制地使用实力时,她可以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维护整体和平与秩序。
因此,我们中国若要在新时代实现大国崛起,就必须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王道\"精神引领国际秩序。真正的强国之道,在于将硬实力与软实力相融合——既要有维护和平的军事威慑力,使对手\"不战而屈人之兵\";更要以仁义立信,以德服人。唯有如此,中国才能成为新时代的文明型领导者,为世界提供真正可持续的稳定与繁荣。
战国七雄: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