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差到底是谁在背锅?背后有供应链隐蔽的线索。其实逆差就是一个“张冠李戴”的游戏。最终出口国,替其他别的国家带上了逆差的帽子。而美国全球对等关税,就是一场回旋镖大战,价格无法不伤到国民。而制造业却难以回流。

第一是,关税其实是击鼓传花。最后一个人,承担了整体“算账”。以苹果手机为例。日本国立政策大学邢教授在2019年的算法是,中国零部件占据了25%的制造过程中的物料清单成本…如果按照零售价则就只有10%了。而其他的增值部分,其实都是来自美国本土(如Qorvo的射频)、韩国(三星存储器)和日本(索尼镜头)等国家。换言之,中国是替韩国和日本“顶着逆差帽子”。既然要加关税,那大家都水涨船高吧。反正美国人要买苹果。

第二个问题,很多中国的产品装配,就转移到印度或者越南。苹果的iPad有60%是在越南生产的。在越南,就相当再多一道制造工序与物流,又增加了成本。当苹果再次从越南前往美国的时候,后者对越南贸易逆差剧增。与此同时,越南大量进口中日韩的零部件,使得贸易逆差,也大增。这次呢,是越南替其他国家戴上了“逆差帽子”子。

最后的结果就是美国的贸易逆差大涨。2024年达到了创记录的1.2万亿美元,比2022年多了1000亿。制造业不是在这个国家,就是在那个国家,反正就是不在美国本土。苹果CEO库克早就说过,手机是不能指望再回美国生产。

逆差的帽子,也开始在不同国家传递。供应链越折腾越分流,代价就越高。美国制造业结构性退化,关税难以让制造业回流。贸易逆差能消除多少,三四年很难见分晓。

500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