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新观察

2025年04月12日 16:43:00

0人参与0评论

中亚地区人口增长不仅是单纯的人口现象,更是彻底改变着区域面貌,尤其是各国首都。近30年来,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五国人口数量从1991年的5100万激增至2025年超8000万,涨幅近60%且持续加速。据欧亚开发银行数据,该地区人口年增长率约2%,相当于每年新增160万人。各国首都凭借更优质的工作机会、教育资源与生活条件,吸引人口涌入,但这也让住房供应难题愈发尖锐。

阿斯塔纳自1997年成为哈萨克斯坦首都后,到2025年人口从27万增至超130万,增长近5倍,过去10年增速达46%,在中亚首都中增速居首。21世纪初至今,杜尚别人口从60万涨至100万,增幅达40%。塔什干人口突破300万,10年增长20%。比什凯克人口120万,增长态势类似,增速为20%。据独立机构估算,阿什哈巴德人口也接近100万。

人口激增严重冲击住房市场。以阿斯塔纳为例,2010-2020年年均交付约200万平方米住宅,但依旧无法满足需求。数据统计,首都人均住房面积虽有30平方米,但分布不均,高档新宅与拥挤郊区反差强烈。塔什干面临更严峻的困境。作为中亚人口第一大国,三分之一国民渴望定居首都。2023年,该国对外贸易额增长32.3%,经济提速进一步刺激人口向塔什干迁移,但住房供应严重滞后。2022年首都仅150万平方米新增住宅,人均不足0.5平方米。房价飞涨,新建住宅每平方米均价800美元,市中心高达1200美元,而民众平均月薪仅略超300美元,购房对多数人来说遥不可及。

杜尚别是人口压力冲击房地产市场的典型。塔吉克斯坦以3.8的生育率领跑地区人口增长,过去30年人口翻番达1030万。杜尚别人口密度超每平方公里3000人,且因农村人口涌入不断扩大。2020年,世界银行指出,人口快速增长加剧社会紧张局势,并使预算负担激增10倍。尽管新建住宅如雨后春笋,但并非面向所有人:过去5年新建数十栋高层建筑,每平方米500美元的房价,远超人均GDP仅1130美元的民众承受力。

比什凯克面积仅16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却最高,2023年每平方公里超7500人。伴随10年间来人口增长20%的,是建筑热潮兴起。但新公寓每平方米600美元起,普通市民只能高价租房或蜗居在基础设施落后的拥挤郊区。

阿什哈巴德情况特殊,虽然天然气出口带动经济增长,但住房受市场与国家政策双重影响。土库曼斯坦首都以其白色大理石建筑闻名,但新建筑往往空置或按计划分配。官方人口增长温和,但非官方估计显示,地州人口涌入形成隐形需求。因数据不透明,房价成谜,但普通公寓租金也能高达400美元,远超平均月薪250美元。

住房危机背后存在三重矛盾,一是建筑速度跟不上人口增长,中亚城市化快速推进,预计2050年城市人口占比超55%,但基础设施和住房存量滞后;二是经济增长但居民收入低,以塔吉克斯坦为例,70%农村人口因教育、医疗资源有限涌入城市;三是资源分配失衡,高档住房为少数人建造,经济适用房稀缺。

这场危机的后果已经显现。专家指出,比什凯克正蜕变为“为汽车与摩天楼而建”的非人性化空间;塔什干和杜尚别棚户区持续增多;阿斯塔纳和阿什哈巴德新建住宅空置与郊区拥挤形成对比。据世界银行预计,2035年超半数贫困人口将聚居在城市,中亚城市也不例外。

各国将人口增长视为“红利”,如塔吉克斯坦想借此推动经济发展。但不投资住房、基础设施和就业,一切都是空谈。加速城市化不仅需要高楼,更需要包容性,包括平价交通、无障碍设施和绿地保护。中亚人口增长是挑战也是机遇,若能合理引导人口潜力引导到发展之中,各国首都城市不仅能实现扩张,还会变得更加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