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ia

播至第二期,《无限超越班》渐入佳境。

在最新播出的一期节目中,新人颜安和影帝吴镇宇搭档演父子,颜安被赞“接住了吴镇宇的戏”,登上微博热搜;郝蕾对余宇涵的表演稍加调整便“大放异彩”,而短剧“男神”柯淳的参演在微博上引起不少热议。演综贡献话题不稀奇,但可贵的是,《无限超越班3》为行业不断引来“新面孔”,激活行业真正的创造力。

在市场稍显冷淡的4月,综艺亟需撑起大盘的“爆款”,《无限超越班》第三季(以下简称《无限超越班3》)为综艺市场添了一把火。无论是“长短相融”“资深实力派混搭新血液”的艺员阵容,还是看得观众“鸡皮疙瘩都起来”的戏骨监制飙戏,都让人看到行业久违的“新鲜”和“创造力”。

500

综N代创新困境、IP生命力被反复讨论,但《无限超越班》一直做到了第三季。“无限”系列IP的生命力,正是演艺行业人才的更新换代。以推动行业交流、培养人才为己任,《无限超越班3》此番又有哪些升级和突破?

影视业需要新人,更需要真诚的好演员。《无限超越班3》不仅仅是演员新面孔的“放大器”,更是行业生态位的真实体现。

把“面试”卷成艺考,“演艺圈春招会”来了

“好的表演就是真诚。”“要有腕儿的心态,但是千万不要有腕儿的姿态。”第一期节目,监制们金句迭出,依旧是令人熟悉的“无限味儿”,专业严谨的同时又不乏循循善诱。

500

从全面焕新的豪华监制名单,也不难看出节目升级的决心。尔冬升、吴镇宇、郝蕾、曾志伟等原班人马外,本季加入了实力派刘涛作为监制。与严厉的导师风格不同,刘涛像一把“温柔刀”,既直指出艺员在表演上的问题,也以最包容平等的姿态引导他们。同时,见多识广、阅人无数的向华强、杨天真担任客座监制,以“过来人”姿态为青涩的艺员指出他们在市场上的定位和生存状况。

节目还邀请了更多行业制片人、不同平台的工作室负责人参加,化身招聘官兼培训导师,“为演员提供面试机会,并给出真诚的发展建议”。从“港圈教父”到“内娱操盘手”,江湖地位与含金量超高的监制团,兼顾严苛理性、柔软感性与市场思维,保障了表演、经纪、制片多个维度的专业性和深刻性。

500

以第一期节目为例,刘奕畅拿到了“被老板误会偷东西且失语”的高难度考题,争辩时的慌张愤怒,被误解时的委屈、接受时的狡黠,有层次感的情绪表达获得监制们一致认可,李诚儒赞其“有悟性”,刘涛感慨“反差感珍贵”,发给他一张红卡。与此同时,他们不忘警示这位不擅与人交流的演员,“别成油灯”,艺德与演技同样重要。

监制名单升级之外,学员名单同样迎来焕新。纵览整份艺员名单,囊括不同年龄、类型和代际演员,直面职业精神、专业能力、生存状况等行业现实,展现演艺圈职场生态。

最重要的是,本季的“新面孔”含量很高,当中既有“白纸型”艺员,如德云社相声演员何九华、时代峰峻唱跳偶像余宇涵、网红丁真;又有一定知名度和战绩的新生代演员,如《九重紫》后人气上涨的颜安,有“敦煌飞天神女”之称的哈尼克孜,多次担纲剧集女二的钟丽丽。

500

还有小试牛刀的跨界演员,比如知名辩手傅首尔,以及凭借《好一个乖乖女》飞升的短剧顶流、“短国哭戏第一人”柯淳,有“短剧一姐”之称的李沐宸。

500

如此多元丰富的阵容,坐实了节目“演艺圈交流会”的定位,同时也证明了无限系列始终不变的初心:让好演员的标准被看到、被正视,不断为业界推出有实力的“新面孔”。

超强阵容,保证了“有戏有梗”,同时不难发现的是,整个赛制也更加极致,以激发出艺员最大的蜕变潜力和勇气。本季引入“末位淘汰制”,学员需通过剧目竞演积累“演技积分”。竞演赛制更强调演员长期连续的自我成长,深刻洞察行业趋势,呈现拍摄、资本运作、商业化评估各环节的真实市场困境。

从学员阵容和赛程设计来看,节目坚持立足市场,其实用性和前瞻性贯穿始终。在人人都在热议短剧、担忧短剧冲击的时候,节目以“含短量”超高的阵容,邀请李沐宸、柯淳等多位短剧演员入戏,直击产业变化,体现 “长短相融”的思维。多位TVB戏骨、香港影视大佬担纲监制之外,还加入了“北上的香港演员”王浩信,推动内地与香港影视交流。

500

这更是一场“剧综联动”的狂欢,平衡经典性与当下审美,加速影响力破圈。节目组为第一轮录制准备的剧本多达150个。后续将会呈现多部优酷热播剧“表演挑战”,如《墨雨云间》“前夫哥”活埋女主片段,《边水往事》但拓被杀片段等高能名场面,剧粉嗨爆的同时也延续了IP生命力。

归根结底,影视是一个关乎经验积累、交流碰撞,注重机遇的行业,《无限超越班3》全方位打破壁垒,不拘一格推动各类从业者参与,监制、导演、制片、好演员多方互动交流,在激情碰撞中,助力学员“拨开迷雾见天明”,拓展人脉、启发灵感、打碎重组,打造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演艺微生态,为行业自我焕新打样。一系列努力,成就了这场跨界跨平台、为期三个月的行业大派对,“演艺圈春招会”、业界交流碰撞的盛事。

而更重要的是,《无限》系列长虹的底层逻辑正是,我们仍然需要演综。

全程高能锤炼“最强心脏”,无限学员如何破茧成蝶?

当我们谈论演综时,“实火天花板”的《无限超越班》系列,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

去年,《无限超越班2》强势领跑各大综艺热搜榜,引发全民玩梗,成为24年首个单季播放量破百亿综艺,点燃了全网演综赛道。

对标“艺人黄埔军校”TVB艺员训练班,《无限超越班》系列的意义从来不仅限于猛戳观众心趴,而是对种种行业问题贴脸开大,推动影视工业自我进化,让更多好演员被看见,前辈对后辈的调教指点,不仅让从业者有所获益,同时也让很多职场人狠狠代入并收获良多。

500

本季迎来了IP立意的再升级,在此基础上更强调以长期主义带动艺人职业生涯升级,回归演综的价值和初心。

在第一轮面试过程中,不光帮演员找到了演技问题,端正职业态度,更找到了擅长的赛道。“人才养成”不仅限于表演环节,而是延展至剧本开发、数据分析以及作品宣发等全产业链环节,培养更懂市场和行业,深入理解自我优劣势、能够更好应对激烈竞争的演员。

“强心脏”是由一轮轮千锤百炼而来的,正如总导演范家驹在采访中所说:“我们今年会把片场和市场放得更大,针对演员各自存在的问题,找到更对应市场的制片人前来,对他们进行考核。片场环节加得更长,比如跑组的时间更长。有演员表示‘做梦都在小考’。”

“我们给出高压环境,帮助他们成长,白天训练、小考,第二天开始影视化拍摄,过程连续5天。做了全方位行业诊断,比如我们找了相对应行业制片,来检测行业对他们的印象,offer被拒的原因。”节目正在化身为“制片人发放片约、演员争取片约的桥梁”,实用性拉满。

在节目中,观众得以沉浸式见证学员们“羽化蜕变”的全过程。监视器中,微表情被放大,真诚或掩饰都一目了然。刚刚播出的第一期“第一次小考”中,非科班出身的新晋“短剧一哥”柯淳,被指“技术型流泪”“频频低头、眼神和刘涛无交流、没有接住对方的戏”,吴镇宇直言其“没有真听真感受”,他深刻体悟到短剧式演法和长剧式演法的差别,一步步成长为“真正的演员”。

500

迅速成长的不仅是演技,还有艺德、坚忍不拔的品质,以及“团魂”。优酷小美工作室负责人、《无限3》总制片人张红岩回忆起最触动她的一幕——一场天台戏,几位演员在寒冷的阴雨天里穿着短袖拍了8小时的戏,手抖到拿不稳剧本,却还在讨论走位。监制郝蕾冲过去抱住他们,哭成一团。张红岩坦言,“我们始终是坚持以非常尊重的状态来探讨演员和演技的故事。”

反过来,这些演员也以同样的态度对待表演本身,在此前举办的“无限人才春招会”上,丁真、颜安、柯淳等年轻艺员都难掩对表演的热爱和兴趣,事实证明在节目中,他们也确实做到了尊重表演。不过,综艺浓缩了一场蜕变过程,但始终无法代替长期的沉淀打磨、生活观察、体悟学习所带来的“质变”。走出“无限超越班”,最终的答卷,仍将交由演员各自书写。

作为平台方,优酷持续推动着节目直面市场革新,融入行业趋势,不断进行改良和升级,通过输入新血、引入新IP、剧综联动等创新举措,助力一系列新面孔在三季节目中拿到offer、破茧成蝶,比如前两季的艺员刘耀文、何与、郭晓婷、郑业成、高海宁、王锵、郑合惠子、锦超等,在节目播出后都获得了更多关注及演艺事业机会。

疯狂“码人”、将各个标准推向极致,《无限超越班3》最终试图为行业留下些什么?

500

无论是“白纸”“打工人”还是“视帝”,所有学员均褪下光环、从零开始,从简历修改,到小考,到面试跑组,直面被筛选、被淘汰,重拾“戏大过天”的敬畏初心,节目借大众媒介塑造和传递艺能艺德标准,整顿“艺术职场”,推动其标准化规范化。

好的表演赋予一部戏以灵魂,节目致力于为行业挖掘和培养人才,打通影视工业全链条,进而助力行业精品化转型升级,建立“好演技好内容至上”的良性生态循环。

从体验派、方法派到表现派,“演技”反复被审视讨论,却常常被误读。“答案不唯一”正是演综的迷人之处,我们看好《无限超越班3》接下来继续贡献高能名场面,让表演艺术重回C位,同时也期待三个月之后,节目为内娱交出一个个“新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