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对果蝇做了什么?快来查看本期科学新闻吧~
每周一,【把科学带回家】的编辑们将为你带来一些有趣的本周新闻,帮你轻松地开启这一周!
🧟♂️果蝇被改造成僵尸大军,可以遥控操纵?
但它们不听话,有自我意志……
哈佛大学的研究者想要打造一批机器动物大军,于是他们选择了果蝇作为实验对象。
事实上,这并不是第一次人类想要打造动物微型机器人了,既然人类可以通过脑机接口、假肢等设备变成赛博格电子人,那么动物为什么不可以呢?
在2022年,日本的研究人员就把一只活的马达加斯加蟑螂变成了一只“电子虫”。他们给蟑螂装上了控制器,它能靠电流控制蟑螂的腿部,直接派蟑螂去工作。
不过,有一个问题是,蟑螂的大脑并没有被控制,控制器的续航不足时,蟑螂不想工作,就会直接逃跑。因此,控制器的供电就成了“电子虫”实现过程中的一大阻碍。
科学家给蟑螂身上装上了能控制它运动的装备。|参考资料[1]
而这次的研究中,哈佛大学的研究者则选择放弃控制器,而是直接“意念控制”,诱导果蝇的行动。这主要是靠果蝇自己的生理功能,比如靠视觉刺激来影响它的飞行路径;或者在果蝇的细胞里插入光敏感蛋白,用光来控制果蝇的飞行(光遗传学激活)。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首先让果蝇看到一个旋转图案,诱导它们转弯。而在光遗传激活手段中,则用红光或蓝光时控制果蝇的转弯或直行。
就这样,研究者遥控了果蝇的飞行轨迹,居然让它飞出了“hello world”字样。另外,研究者还给果蝇的胸部背上了小背包,让它在两地之间来回搬运货物。对果蝇来说,搬运小型的传感器和电子设备足够了。
研究者诱导果蝇,让它能按照特定的路线飞行。|参考资料[2]
不过,果蝇真的成为可以遥控的“僵尸”了吗?实验表明,虽然它们受到强烈的诱导,但是“打工蝇”在光遗传激活手段中,被诱导移动的准确率只有80%,而且研究人员让果蝇推小球时,果蝇因为没有什么兴趣,表现得也不怎么样。
而且果蝇大军内部也不怎么团结,研究发现,当果蝇靠近它的同伴时,就会偏离原定的飞行路线。
⛰️比珠穆朗玛峰高100倍!
从地球深处长出的超高“山峰”
你相信吗?世界上有比珠穆朗玛峰还高得多的山峰,只不过人们很难看到它们。前不久,荷兰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研究地球内部一些特殊区域的性质,发现了两座从地幔深处向上延伸的超高岩柱,就像两座巨大的山峰,它们的高度大约是990千米,超过珠穆朗玛峰100倍!
这两座“山峰”一座位于非洲下方,另一座位于太平洋下方。它们的底部位于地球深处大约2000千米的位置。
地质学家将地球划分为岩石圈、软流层、地幔、外核和内核5层,其中下地幔的最深处大约是2890千米,再向下就是地球的外核。这次科学家新发现的两座地下“山峰”,就长在即将到达地核的位置。
由于地球的内部并不是均匀的物质,当地震波遇到地球内部的不同介质时,它的性质和路径就会发生变化,比如波速突然减缓、路线突然偏折。这种变化通常是因为物质的状态不同引起的,比如固态、液态的差别。有时遇到不连续的界面,地震波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科学家就是借助这种特性,测量出了地球的分层状态。在地球内部,分层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地幔(固体)/外核(液体),以及外核(液体)/内核(固体)的边界。2014年,科学家曾用这种方法绘制出了地球内部的“超级大陆”的分布位置。
地球深处2000千米左右,分布着一些“超级大陆”。丨参考资料[1]
在围绕外核的地幔最底部区域,有一些被称为“大型低剪切波速省”(LLSVP)的地区,地震波的波速在这里骤然降低。在最近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新的构造不仅比其他地方更热(这就是地震波在这里大幅减速的原因),也比其他地方要古老进5亿年。
科学家把地震波在这种更热的区域传递比喻成人们在炎热的天气里跑步:你不仅会放慢脚步,还会觉得更累。
🤖️可控飞行的最小无线机器人问世!
重量只有21毫克
追求极致大小的科学家们,又把目光投到了“飞行机器人”身上,希望能做出昆虫大小的飞行器,自由地在森林、灾区,甚至是倒塌建筑物的缝隙里穿梭。最近,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受蜜蜂启发,真的研制出了一款迷你飞行机器人,它的翼展不到1厘米,重量仅有21毫克,是目前世界上可控制飞行的最小无线机器人。相比之下,之前最小飞行机器人的纪录保持者翼展为2.8厘米。
要想让机器人飞行,必须要配备电源以及控制飞行的电子设备,但这两样东西都会让机器人变得笨重。为了攻克这一难题,研究团队决定使用外部磁场为设备供电,并以此来控制机器人的飞行路径。
在所有重量低于1克的飞行机器人中,只有三款实现了无束缚飞行:Robobee X-Wing(256毫克)、激光驱动的无人机(190毫克),以及现在这款21毫克的磁性飞行机器人。|UC Berkeley.
该机器人外形似小螺旋桨,四个微型叶片固定在一个环里,顶部有两块小磁铁。在外部磁场的作用下,磁铁被吸引和排斥,使螺旋桨旋转并产生足够升力,让机器人离地飞行。机器人的飞行路径则由磁场强度精准控制。就像蜜蜂在花间飞舞采蜜一样,这款机器人也可悬停、变轨,接近甚至击中小目标。只需改变磁场频率即可,悬停时为310赫兹,攀爬时为340赫兹。
不过,它仍然有一个致命的缺陷。这些机器人只能远离磁力源约10厘米。这远远达不到大多数实际应用所需的范围。但研究人员却认为:“未来或许可以利用无线电或手机传输信号之类的电磁波来驱动微型飞行机器人。”
撰文 Skin,Ziv,阿娴
参考资料:
果蝇
[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28-022-00207-2
[2]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426180122
地球内部结构:
[1]https://nypost.com/2025/01/23/science/scientists-discover-two-hidden-mountains-100-times-taller-than-everest/
[2]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C%B0%E9%9C%87%E6%B3%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