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川普对特定的电子类商品进行了豁免,这是个有趣的信号。绝大部分豁免受益者在政治上并非川普盟友,甚至可以说是有一定对立性的。

经历了疯狂的一周,最终川普的权力边界还是验证了之前的预判,他即得罪不起股民,也得罪不起作为美国立国根基的“资本家联盟”。未来可以重点关注下一旦马斯克脱离公职后,各位资本家与民主党大佬还有公务员们会不会放他一马,还是“美国就不允许有这么牛x的马”。

网上也出现了不少说特朗普输了,或者说一阶段输了的文案。个人觉得这又是一次近几年简中最爱的“速胜文”。客观来说,一阶段全球主要苦主联合起来挫败了川普准备闪电战的企图,但并谈不上输了或者赢了。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川普正在经历一个“麦克阿瑟换李奇微”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里也没有出现从鸭绿江被退回三八线这样的情况。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川普在认清自己没有能力全方位出击之后,转向了重点进攻,而我们就是那个重点。所以我们之前自诩为“间接战略大师”的“掉馅饼式无为而治”就需要转向主动作为谋篇布局了,不能坐等对方逐步完善全球供应链去中国化的趋势。

从中美力量对比来看,在金融经贸领域美国的能力和积累不容小觑。举个简单的例子,特朗普全球涨关税碰壁后,麾下有人马能迅速接盘变招,就着这个底子继续打,且依旧掌握主动。回想2016年熔断。。。可见积累还是有差距的。按部就班顺利推进时,大家都是“预案充分,人员精干”,遇到问题推进受阻才是见真章的时候。

欧盟至今为止,基于俄乌态势和自身经济状况,选择了一个进可攻退可守关键少数的位置,保了及格线以上。中美摩擦拉的时间越长,中欧的合作领域就能扩展,比如汽车,我个人对德系车不怎么认可,但有面子需求、追求高速行驶体验的读者们可以关注,或许能在这个窗口期等到一些对双方消费者有利的方案出台。当然最终要看双方是否都真的对自家孩子足够自信,别嘴里说环游世界都不怕,真要出发了大门不敢出二门不敢迈,还要全程不断奶。

这里补充一点,关于欧盟的态度,不少网络上的声音开口就是“欧盟靠不住”,“一定跪”,“所以我们不能指望balabala……”这是典型的机械“底线思维”,在实际业务中必不可能如此简单粗暴下结论。之前问过一个这么看的朋友,欧盟不可靠,但实际上最近不管是俄乌问题,还是关税问题,欧盟都阶段性完成了他们基于自身利益和能力考虑的目标,如何解释?欧盟是欧盟人的欧盟,不可能指望他们为我们服务。日韩一定不会认同我们的价值观,东南亚肯定骑墙,就连我们自己内部也不敢说思想就完全统一,掉链子拆台,外事服务于内政需求都不鲜见。。。于是按底线思维一思到底就推论出一个他心里想的字“打”。其实他就是想打,前面的战略大师分析都是赋比兴做铺垫,很多网友也是一样的。但显然,短时间内这不是个可选项,导致不可选的原因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既有人的因素也有连带的技术因素,既有向上的因素也有向下的因素,但无论如何,既然决心已经定下无法排除别人掀桌子,那行动上的策略只能是长期做好“打”的准备,短期内重点防外部掀桌子,而不是带头掀桌子。

二阶段的得失主要看美国能否在六月前完成对关键国家的关税谈判。暂时来看,想要完全搅黄难度太大,还是尽量拖长时间,看看是否会有什么新的黑天鹅出现来解局更合理。

新一轮的中美对抗才开了个头,我暂时没有看到任何短期结束的乐观信号。估计还要再经历几个阶段几个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