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为什么越是发达国家,结婚率和生育率就越是低?
人性当中很多东西,不是靠社会文化和社会制度就能轻易改变,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曾经很多人说咱们是社会主义,能避免,甚至还有人觉得社会主义可以解决发达国家曾经遇到的种种矛盾。
但事实上,一个也解决不了,该来的总会来。
不同之处在于,表现形式可能不太一样。
比如同样是结婚率走低,生育率下降,美国、西欧和日韩就走了3条不同路线。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这3种路线只针对不婚人群,那些正常结婚生娃的家庭,不管是在美国也好,欧洲也好,日韩也好,都差不多。正如托尔斯泰那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类似,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
日韩路线完全是男女性别大战互相魔怔了,双方都有点互相仇视了,所以越来越不愿意结婚生娃,简单点说就是都不待见对方了,反正现代社会娱乐方式多种多样,基本生活水平也不低,咋滴不是过一辈子?所以干嘛结婚啊?
西欧路线代表就是法国,就是被离婚分财产搞怕了,所以网上一度流传法国结婚率只有3%,当然这主要是针对年轻白人群体,特别是30岁以下,反而过了40岁以后,法国人结婚率还挺高,但是普通法国家庭确实不怎么结婚了,签了个同居互助协议(PACS)成为事实婚姻,
当然,仔细分析历史会发现,日韩作为后发达国家,其实现在还是第一步,法国当年玩女权主义的时候,还是一战那会呢。所以法国男女性别对立阶段已经过去了,属于走到第二步了。
我们国家目前这个情况,看起来有点向日韩路线发展,就是当前男女性别对立情绪特别严重,但我分析下来又不可能完全朝着日韩路线演变。
为什么呢?
因为日韩人口都太少了,日本1亿出头,韩国几千万人,当然法国路线我们也不太可能,因为法国总人口也太少。
所以最后看下来,估计是美帝路线会成为将来我们最有可能走的方向。
那么,美国版本的低结婚率是什么情况呢?
美帝路线最大特征就是单亲家庭特别多,单亲母亲照顾孩子长大,在黑人和拉美裔家庭尤其明显,白人家庭就比较少,但是在低收入阶层群体当中,哪怕白人单亲妈妈也很普遍。
造成美帝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当然有很多种,比如黑人犯罪率高,底层社会本来就私生活混乱啊...但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美帝官方一个政策推动了单亲家庭泛滥。
那就是生育补贴,非常高昂的生育补贴。
这么说吧,在美帝底层社会,黑人和拉美裔妇女完全可以通过生娃来获得体面生活水平,甚至不用怎么工作。生的越多,补贴越多,各种补贴包括但不限于食物、交通、住宿,方方面面的补贴,尤其是住房补贴,一个单亲妈妈带2、3个娃,可以优先租房,补贴部分甚至能覆盖所有成本。
所以,生娃最后成为了美帝底层人民谋生的一种办法。
你也可以这么理解,这是美帝作为发达国家,为了维持生育率,而不得不补贴底层家庭,或者说就是用高额福利来换取生育率,因此现在美帝生育率比中国高,而且高很多。
而这些补贴,重点照顾单亲母亲,大众也都能理解,一个离婚的妈妈,辛辛苦苦拉扯2、3个娃,谁看了都要同情心泛滥吧?所以,以至于美帝很多底层家庭,故意不结婚,哪怕父亲实际上是参与了家庭生活,参与了抚养孩子,但是,不结婚,因为这样获得的补贴更大。
说白了,你可以理解为,美帝政府在付钱让底层家庭生娃。就这么简单。
既然富人家庭虽然愿意生但生不了多少,中产家庭个个扣扣索索不想养娃,那维持生育率显然只能靠底层家庭。
因为底层家庭更容易满足啊。
非要花钱让人生娃,显然是底层家庭更容易被打动。
事情很简单,比如在中国,中产家庭最大愿望是啥?当然是跨越阶层成为富豪家庭。所以中产家庭养娃,都是按照精英模式,鸡娃最狠的是中产家庭,每年花几万几十万补课,花几百万上千万买学区房的都是中产家庭,所以中产家庭养娃特别累。就是非要打肿脸充胖子。
比如说买奢侈品,对富豪家庭来说洒洒水啦,奢侈品就是玩具,随便买,但是对中产家庭来说,就必须咬牙才能上。
中国式的中产家庭就是这么难侍候,让他们愿意多生娃,国家得补贴多少钱他们才觉得划算啊?
那简直就是个无底洞。
所以,还是穷人好说话,还是底层家庭好满足。
实际上,对于底层家庭来说,多生娃才是翻身的唯一可能。因为生娃就像是抽卡,能不能抽到SSR天才宝宝,主打一个概率,那当然是生的越多,概率越大啊。
所以多生几个娃,没准就抽到一个神童了呢?那这个家庭翻身希望就大大增加了。
而且,现代社会吧,基本温饱很容易满足啊,生的娃越多,养娃成本越是会降低,生一个娃累死累活,生2个3个以后,反而难度会下降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给足补贴,底层家庭生娃意愿肯定会大幅增加。
这恐怕是未来解决咱们国家生育率过低的唯一办法。就是这种美帝经验。
当然,美帝第二条路也得走,那就是吸收移民。然而总有人担心吸收移民了以后,中华文化的正统性,纯洁度就下降了。当然法国也确实是前车之鉴,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