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广东湛江:连夜检查“保水虾仁” 》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关于保水虾仁、鸡翅什么的冷冻食品,这里面有个常识大家需要知道。

冷冻是脱水的,尤其是深度冷冻。

桌面的杯子不小心打翻了,把一本书打湿了,在擦、甩掉表明的水后,如果将被打湿的书放入冰箱的“冷冻层”,冷冻的脱水性就会把纸业中的水分吸出来。

冰箱为什么容易结霜,就是因为食品的水分被低温析出造成的。

所以冷冻制品最需要的一个技术就是“保水”。

如果冷冻制品不保湿、不密封,那么无论是虾仁或鸡翅就会越冻越干,析出的水分在肉制品表明形成冰晶,以至于虾、鸡皮(肉)最终干巴巴的,尤其是北极虾不保水就更是惨不忍睹,虾皮就可以看到差别,这就是所谓的“冷冻制品脱水”现象。并且冷冻时间越长,水分析出就越严重。

这时候有一个办法就是虾仁泡进水里然后捞出速冻,再泡水里捞出速冻,反复几次虾仁就会穿上一层冰衣,再放入冰箱里深层冷冻,多用于冷冻食品销售的中间商(批发商分装时)使用的办法,保存的时间就可以达到几个月而不脱水。

而处于源头的冷冻食品厂因为需要时间较长的保鲜期以满足销售渠道过程的需要,则用保水剂更先进一些,例如‌复合磷酸盐,就不至于让海鲜穿上厚厚的冰衣。他们出厂的冷冻食品都是论箱出厂,到批发市场冷库就要拆分。当然也有小包装袋单独密封冷冻的,基本上也是用保水剂来保湿。

问题就在这里,不良奸商制作的冷冻食品分量是“毛重”,也就是包含了“冰衣”和包装袋重量的,一公斤虾仁化冻去掉冰衣水分后,只剩五六百克左右,结果就是你花了一公斤的价钱买了半公斤的冷冻制品,这就不道德了。

其实现在网络购物早就公开了这一内幕,都宣称自己所受产品为“净重”(冷冻前重量),但是仍然有一些不法奸商还在用“毛重”当“包装重量”,对“净重”避而不谈,让不懂区分的消费者上当吃亏。

湛江这家厂宣称符合国家标准,这就需要当地工商部门的核查了。但这就跟上次闹的沸沸扬扬的海天酱油“食品添加剂”事件一样,“添加剂”并不是原罪。

差不多就是这样,欢迎补充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