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目前是大三学生,电机系的课程已经修得差不多了,对基本学科也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在大学里,教授们通常不会主动告诉我们未来适合从事什么工作,或各个产业的发展情况,毕竟有些教授已经离开业界很久了。因此,我上网查阅了许多资料,目前对IC设计感兴趣(毕竟待遇比较好)。今天,我想分享一下关于类比IC工程师的资讯(之后再分享其他有兴趣的工作职位),也借此整理自己的思绪。如果内容有误,欢迎指正。

待遇与工作内容

根据104职涯导航的资料,类比IC设计工程师的薪资中位数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而提升:

  • 1~3年经验:月薪中位数约为7.9万元。
  • 3~5年经验:月薪中位数约为8.6万元。
  • 5~10年经验:月薪中位数约为9.4万元。

此外,根据《经理人月刊》报导,类比IC设计工程师的平均月薪约为10.7万元。

这些数据可能因时间、地区、公司规模以及个人能力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类比IC设计工程师主要负责设计、开发、测试及改进处理连续性讯号的积体电路(IC)。需要精通电路设计,熟悉模拟电路的工具如Hspice、Ltspice等,运用电子学的知识和经验决定每个电晶体的尺寸,并使用Spice进行模拟,深入了解类比积体电路特性、电路逻辑、半导体技术及电晶体原理,可能常常需要看paper补充新知识,毕竟有关类比的知识永远学不完。简单来说,就是要具备「通灵」的能力。

领域在职涯发展方面,类比IC设计工程师的路径多元。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领域:

  • 高速传输(Serdes与High Speed Interface):做Serdes的能跳槽的公司很多,需求大,但人才产出也多,竞争激烈,门槛仅次于ADC,属于较难的领域。
  • ADC(类比数位转换器):被视为最具挑战性的领域,需要聪明或有热忱的人投入。在学校实验室中,专攻ADC和Serdes的教授通常最先招满学生。
  • PLL(锁相迴路):常用于Serdes,因此也具重要性。
  • PMIC(电源管理IC):职缺最多,每个公司都有。视公司而定,可能是主力(如Rich、MPS)或支援团队。上手 门槛较低(相对于混合讯号而言,使用较多成熟制程),但可能面临来自对岸的竞争压力。
  • Driver:由于台湾有许多Driver厂(如N、鼎王、海马),薪水也很高,但也面临对岸的竞争。
  • Audio、Sensor:处理杂讯等问题,如SNR、THD等。有不少公司专注于Audio和Sensor(如R、原相)。未来发展可能有机会转向ADC领域。
  • 生医IC:如果是Biosensor(测量ECG、SUT等),可以参考上述的Sensor IC或ADC。
  • IO/ESD:通常归类于支援团队,比起Power更符合「吃不饱饿不死」的状态。几乎每家公司都有,但不会是主力团队。相对而言,这些部门的工作强度不高,工时与生活平衡,是不错的选择。
  • 记忆体:可能受景气影响较大。不过,随着AI的兴起,CIM也变得热门。未来发展尚不确定。
  • RF(射频):听说职缺很少。如果硕士期间不是做这个领域,单纯靠修课可能无法进入。相关公司有M、R、创未来。以台湾来说,发展性较低。

类比IC设计领域不见得容易转职。通常在3-6年有一定经验时很抢手,因为已经走过基础模组和设计流程,也有所了解。但8年以上,领域可能就被固定了,要转到其他领域就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