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从学习文化知识上来讲,小学至高中阶段的学习,汉字还是那几千个汉字,数学还是1+1=2,那么学制的长与短对学习那些最基础的文化知识有作用吗?或许有,但学制多2年与少2年,意义不大。但是,通过延长学制,孩子在校时间长了,学生学习疲劳了,教师数量多了,财政负担重了,教育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成本也增加了。

        几千个汉字没有变化,1+1=2没有变化,变化的是人的思想。无数普通家庭的家长孩子都希望通过“学习”改变命运(注意,不是”“知识改变命运”),使自己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可是,许多、很多、非常多的孩子在学校课堂知识的学习上实在是太差了。这些孩子及其家长希望延长学习时间来达到增强学习效果的可能,这种可能或许有吧,但可能性也不大。

        我感觉学生学习能力差,根本原因在于其“悟性”差,或者说这个孩子很聪明可是因为没有人(老师)开导他,这个学生的悟性没有开发出来,导致这个学生的学习很差。因此,我希望以后的教育不要在学习的数量上下功夫了(延长学制、增加学时、增加作业量),要在开发学生的悟性上下功夫。我们注意到,许多孩子的确非常聪明,但是在学习上就是学不进去,学习成绩就是提高不上来。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个孩子的悟性没有被开发出来。这也并不是说,老师故意不去开发学生的悟性,而是我们现在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就是只注重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悟性的开发。

        以后出生率越来越低了,孩子越来越少了,国家可以考虑在不辞退现在教师数量的情况下,用更多的教师去教育更少数量的学生,也就是超小的班额,主要精力放在开发学生的悟性上。

        我感觉这些年来,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改来改去,大家仍然在考试中兜圈子,都想走捷径,都想一步登天变为人上人。学习、考试、上大学仅仅是成为人上人的敲门砖,个人主义的功利思想严重污染的国家教育,忽视、漠视了对人的思想情操的提升、对科学知识作用的理性认识、对人的潜能的开发。

        我在这方面的建议是:

        一、在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一是增加各学科历史发展方面的知识,二是增加室内和室外的实践性教育;

        二、在文化历史学科方面,一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编选教材,剔除受到西方污染的内容,二是以中华文明文化为中心,科学地比较中西文明文化的差异并在教材中进行体现。这也就是新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谓“新中学”,就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中学”,是在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拿来主义”以后的“新中学”,是在对西方文化进行了“拿来主义”以后的“新中学”,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后的“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