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friendrobe”推荐,来自《心智观察所:华为成毫无争议的“一哥”,怎么看商用存储的中国式逆袭?》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guan_15765531481777
商用存储是什么?
有大神给科普一下
银行里的客户数据存哪儿的?政府税务、社保呢?电信运营商的客户信息、余额、通话记录存哪儿的?
存放这些数据的硬件设备,叫做商用存储。
中档产品大概结构如下:控制器可以理解为两台计算机做了负载均衡和冗余的集群,对后负责操作盘柜中的硬盘(此处包括SSD),对前负责提供直通或者通过存储交换机通往服务器的数据访问通路。盘柜负责提供盘位插槽、电源风扇、通往控制器的数据通路。
高端产品主要是控制器部分很复杂,有点像网络上的普通接入交换机与核心高端交换机的区别。
这个领域,曾经世界两大超级“大国”以及“第二世界”,全是美国公司:EMC、HDS(全日资但完全由美国人掌控一切管理、经营、技术,用日本的钱办美国的事),次一级的“第二世界”是HP、IBM、NetApp等,还有一些细分方向的中小厂商。论核心技术,美国绝对老大,欧洲有部分技术,台湾也有一点点很粗陋低端的——曙光早期就直接搬的台湾技术的控制器(俗称机头),那叫一个烂,叹为观止。90年代,中国大陆这方面可以说一穷二白。
200X年,开始有中国公司在存储设备核心技术上投入研发,比如杭州宏杉科技。不过,这种东西有个技术特点:后来者极难。因为从技术规律来说,你的软硬件不可能比先行者更稳定,而是必然更差。就比如说我不计投入,开发一个代码规模类似于Windows的操作系统,我说它的Bug、漏洞数量和风险水平可以跟Windows相仿,你信吗?反正我自己肯定不信。就是说要很长时间,稳定性才能达到前辈早已达到的、客户可以接受的水平。存储设备不稳定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客户深恶痛绝,破口大骂是轻的,跳楼是常态,扛着机枪炸弹上门来突突你不是不可想象!计算机垮了,修好开起来就是,修不好换一台总行,只要数据在。支付宝服务器全宕3天,大不了这三天你用微信支付还是什么别的都行,但是,存储设备坏了,数据没了,你的支付宝账户信息全丢光,余额宝余利宝之类全没了,里面有多少钱死无对证,你自己也拿不出来任何证据,这些信息从宇宙中永远消失了,你要不要找马云拼命?!马云要不要炒支付宝全体高管对全国人民谢罪,再亲自跑到国务院向总理谢罪并请求发落?就是这个道理。强如IBM,当年决心拿下高端存储设备,结果丢数据事件频出,中国几个大银行内定——招标邀标一概不要IBM,丹麦邮政因为丢了数据而状告IBM公司也是国际新闻,最后IBM花了十年功夫,也没搞成,铩羽而归。如果你是起步搞存储的,不想出师未捷名先死,就必须相当长时间光投入研发,不卖产品,直到稳定性没问题——有几个扛得住的呢?这东西不是做成了就有暴利的事情,做再好利润率也不会特别高,比如对华为来说,肯定不如通讯设备,也不是英伟达、互联网那种将来可能有一天有暴利的事情,意味着没有什么风投会来帮你扛光投入不挣钱的时光。总之,只有死法没有活路,身先死还是名先死,你选一样。
事后诸葛亮来看,这产品方向正对华为的胃口:
1、需要持续高强度投入,以求以尽量短的时间追上先行者——按任正非的话说,认准一个突破点全军冲击,华为说这我熟啊。
2、那些先行的美国公司,一概可以说是硬件公司(绝大部分,如EMC/HDS/HP/NetApp),或者说得不到公司强力软件部门全力支持和投入的硬件部门(如IBM),论软件、算法水平比华为肯定差远了。意味着一旦突破稳定性阈值,技术水平肯定高于它们,会在产品性能、灵活性、扩展性等诸方面让客户直接感受到。
结果华为就干成了。我的感觉,外部来看也就五六年,天翻地覆;从搞技术的角度看来,98%的客户,找不出任何理由买外国货而不买华为,也就是说外国货从技术上讲无论任何方面都没有优势了。剩下2%的客户,比如IBM Mainframe用户,这些极其小众的技术需求,当然还是没办法,得买美国的。这之后,外国厂商率先失去了一切技术声誉光环,像以前一样换代产品吹架构,吹小的创新点,完全没用——客户亲身体验的性能和高度灵活性、易管理性在那里摆着,又好又快,可以套用高尔基的名言“我的信仰是从皮肉里熬出来的,比那些哲学家用脑子想出来的更可靠”,还有什么话说,然后商业上就兵败如山倒了,曾经霸占高端存储全国份额冠军相当长时间的EMC,现在到处炒得只剩少数工程师,把手里还在维保的客户合同伺候完,就该从中国市场基本离开了,新时代的“别了,司徒雷登”,不胜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