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蜀国最明智的战略选择,就是休养生息富国强兵,而非连年北伐空耗国力!》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认为蜀汉只有100万左右的人口是一个流传甚广的知识性错误。

这种说法的源头来自《晋书·地理志》中的一段话:“献帝建安元年拜曹操为镇东将军,封费亭侯。魏文帝黄初三年,初制封王之庶子为乡公,嗣王之庶子为亭侯,公侯之庶子为亭伯。刘备章武元年,亦以郡国封建诸王,或遥采嘉名,不由检土地所出。其户二十万,男女口九十万。孙权赤乌五年,亦取中州嘉号封建诸王。其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四十万。晋文帝为晋王,命裴秀等建立五等之制,惟安平郡公孚邑万户,制度如魏诸王。”

但这个数字其实来自蜀汉灭亡时,承报给曹魏(司马家当权)的人口数。当时北方政权为了笼络蜀地势力,纵容当地豪强少报人口,这样可以少纳税。等到西晋建立,三国归一,政权稳定,晋朝开始重新统计人口,蜀地人口数是90多万户,400多万人口。这显然不可能是自然增长造成的。东吴也有类似的瞒报人口情况,不过没有蜀地那么显着。

另一方面,东汉桓灵二帝时,国内尚有5000~6000万人口,益州作为一个大州,怎说也得有几百万人口。再考虑到刘备入蜀之前,蜀地基本没有大规模战乱,不可能只有100万人口。所以,认为从刘备取蜀之后,到蜀汉灭亡前,蜀地人口数始终维持在400万上下是合理的。

三国时代普遍有屯田制度,一部分士兵不脱产。蜀汉大致是用400万左右的人口养了5万左右的脱产军队,这个数字并不夸张,兵民比还没有现在的以色列高。倒不如说,如果蜀汉真的放下一切道德包袱,不管老百姓死活,咬牙爆出20万军队去北伐,搞不好还翻盘了。因为曹魏当时也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的状态,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曹魏全国能调动起来的部队一共也就20~30万人,而且还必须留一支大军防御东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