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辽东_2022_12_20”推荐,来自《我们70后经历过中国由贫穷到富强的几乎整个过程》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八十年代以前,我们这过年家里人口多的、亲戚多的都是买半衫猪,你信不?

我们这过年人口多的、亲戚多的都是买半衫猪,一两个猪头,两挂下水,炖肉都是炖出十好几大碗方子肉、还有片肉也是;已备正月来且(qie唐山方言)拜年时享用,当年招待亲戚朋友桌上必须必备方子肉(红烧肉)和蒸花椒肉,这是有历史传承的,即便是在相对不太富裕的冀东农村也没有例外的。

有人会问了:那个年代不是凭票供应吗?我悄悄地告诉你啊,都是从农村买来的。别告诉别人啊。

再说猪头,猪头能制成好几个好几道凉菜,第一最受欢迎的是一副猪耳朵,第二就是猪舌头,第三是猪缸子,最后就是猪头肉了,都是坐桌必备下酒凉菜。

接下来咱说说啥是红白下水?我告你们吧:红下水包括,猪心、猪肝、猪肺;白下水呢自然就是:猪肚、和猪大肠猪小肠和大肠头了,在七十年代以前这些个下水要比猪肉便宜多了,才两三毛钱一斤,大猪爪子也是都不要票;现在恰恰相反了。

那时候过年可热闹了,提前一个星期就开始炖鱼炖肉了,炒花生、炒瓜子了,家家户户炊烟袅袅、香味扑鼻,这可谓——万里飘香~

大人小孩人人都荡漾在快乐氛围之中,每个人脸上都写着笑容,对过年的企盼溢于言表~

好怀念那个美好时代呀,看看如今过年那个冷清,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倍感失望~~~

有人不信,那就随他去好了。

北方很多地区正餐团圆饭都是在中午,讲究八凉八热四大碗,凉菜炒菜可根据自己的口味决定,但是这四大碗必须有:红烧块肉,蒸花椒肉,红烧鱼和红烧丸子。晚上吃饺子只是个仪式,基本上吃的是中午的剩菜。 

 北方的饺子馆也很普遍,一般大饭店也都有,作为主食很受欢迎,有的人还喜欢喝酒就饺子,常言道:饺子就酒越喝越有。在六七十年代,上班的出差的为了节省时间一般都是找个小饺子馆解决就餐为题,既省时,又菜饭的都有了,还省钱,所以饺子在北方颇受欢迎是很有道理的。     

 七十年代,小饭店鲜肉馅水饺两毛钱十四个贵吗?其实现在觉得很便宜,但是折合成如今币值并不贱; 虽然说那时都是土猪肉,今天这种猪肉的价格比饲料猪高很多,即便是两毛钱十四个,在当时也不是人人天天能吃得起。

北方跟南方的主食基本一样:米饭第一、面食第二,你知道吗?一般情况下,北方也是以米饭炒菜为主,面食为辅的,为啥?因为呀,做面食太费事,包子、饺子、烙饼不但费事还是个技术活。如今北方的年轻人基本就不会做这些个用面粉制作的食物;想吃的话也都是买熟的。你比如说早点,就面食比较多,你像各种面条,油条炸饼,肉、菜包子、混沌烧饼,煎饼果子,鸡蛋饼这些都是北方地区最为普遍早餐面食。假如在家里包子饺子啥的,要是做也都是父母的工作,年轻人基本都不会做。

在北方,基本上都是吃东北大米,而且大多是4-5元一斤的,三块钱以下的很少有人买,因为这个价位的米不太好吃,所以商场占有率有限。另外我想告诉大家,北方人不吃南方大米,尤其是籼米,根本就没有经销的;所以“南方米”对于北方人来说是个陌生的词汇。

唐山春节必备——花椒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