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请君入瓮
“请君入瓮”的关键之一是诱敌,即调动胡宗南部主力向安塞方向而去。这个任务被交给了1纵独1旅第2团第2营。由于关系重大,西野司令部和1纵对该营实施越级指挥,由野司掌握的三个电台中的一部(第二台)和1纵的机动电台直接加入下级无线电网实施。[1]
该营自24日起,伪装成西野主力沿安塞公路北撤,沿途不断丢弃鞋袜和臂章符号等,以造成对方的错觉。独1旅此前还沿该道路挖了不少野炊灶坑,使之更像是大部队经过的样子。[2]
胡宗南的大军进入延安空城之后,失去了进取的方向,而后勤供应只能仰赖后方,亦不能不暂时停止脚步。直至24日,胡宗南才下令,整1军主力于24日晨向安塞搜索前进,如无敌情,25日仍回延安。[3]这基本上是威力搜索性质的行动。
3月24日拂晓,国民党军第1军向安塞方向出动了。该军以第90师沿延安、安塞公路右侧地区,第1师沿公路及其左侧地区向安塞攻击前进。[4]由于道路狭窄,军队骡马过多,运动较为缓慢。尤其是第90师须沿路侧山梁行动,爬上爬下,尤其吃力。[5]这使得负责诱敌行动的西野独1旅第2团第2营的战士们很着急,他们不时用冷枪袭击敌军,以“枪打慢牛”的方式,迫使对方加快一点脚步。[6]
延安至安塞约40多公里,国民党军花了差不多一整天的时间,于当晚17时进入安塞,“残匪闻风先遁,未遇抵抗”。3月25日,整1军留置整31旅第91团防守安塞,主力则仍返回延安集结。[7]
24日拂晓,西野各部队均已进入阵地部署完毕,并构筑了简单工事和防空掩体,以保证对空对地之良好隐蔽。[8]各纵队、旅的高级干部也都亲自出马检查监督,如2纵司令员王震就分别到359旅和独4旅检查了战斗准备情况。[9]个别部队,如新4旅第16团第3营,因营长夏益善睡过了头,天快亮才将部队带至前沿,被早已卧伏在那里的旅长张贤约逮个正着,战后的总结会上,被张贤约叫起来狠批了一通。[10]
但出乎意料的是,部队从早上等到下午,整31旅居然并未出现!
是不是消息走漏,被敌人发觉了大部队的埋伏?究竟整31旅会不会来,什么时候来?这是考验战役指挥员判断力的时刻。一般情况下,截获的情报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但任何情报都有其时效性。设若在被截获的情报之后对方又有新的命令下达,而未被截获,那么之前的情报就是过时的信息,很可能也是无用的。因此,除非能够完整准确地截获对方所有的信息(这在战争中几乎是不可能的),否则就需要利用新的信息或判断力来填补这之间的空白。
经过分析,基本排除了消息走漏或大部队行动暴露的可能。如果是暴露形迹的话,24日敌军必定要派飞机来此处侦察,但终日敌机未来。[11]派出的侦察员当晚报告说,敌人在拐峁补给粮食,[12]当晚进至苏家河宿营。[13]
彭德怀认为群众是可靠的,情报也没错,胡宗南从基本军事常识出发,派整31旅保障其侧翼也是合理的,[14]因此于24日晚致电毛泽东及军委报告:敌三十一旅九十二团24日午前到达拐峁,停止未进,可能待补粮食,我们明(25)日仍按原计划部署待伏三十一旅。当晚8时,彭德怀致电各纵队、旅,要求按24日部署坚决执行伏击,必须耐心认真布置,勿因敌一二次不来而松懈战斗准备。[15]
25日凌晨,西野各部仍按照原计划进入阵地。[16]当日早8时,整31旅旅部及所属第92团自拐峁附近出发了,[17]先头派出便衣侦察20余人,沿公路西侧登林坪西山梁搜索前进;另外派出1个连沿公路东侧山地搜索前进,主力则沿公路北进。当31旅搜索队前进到1纵716团林坪阵地前,出现了一点意外。因716团干部侦察地形和部队运动时留下的足迹杂乱,被31旅搜索队发现,搜索人员在该处停留判断了很长时间。幸亏并未发现其他痕迹,故此最终敌人还是继续前进了。不过,此后敌搜索队十分小心,不断向附近打枪,进行火力侦察。辛亏西野埋伏部队均十分沉着老练,未被敌侦察火力所迷惑。[18]
上午十时,[19]整31旅先头部队到达青化砭,后尾也已离开房家桥,西野的伏击部队突然地发动了进攻。
[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部:《通信战例选编(第一集)》,第5页。按:野司第二台主要负责对中央工委及1、2纵和新4、教导旅的联络,并非只负责与独1旅第2团第2营联络。
[16] 教导旅较前一天早一个小时(5时)即进入阵地,且将第2团和旅部均展开在窑子湾以西的山头上,这样一线的兵力更加集中了。参见《中共教导旅陕北作战日志》,【台】国史馆,2001年9月,第3页附图。
[17] 《王恩茂日记——解放战争时期》,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9月,第98页。另据原整31旅副旅长周贵昌回忆,该部系当日晨6时出发。参见:《解放战争中的西北战场——原国民党将领的回忆》,中国文史出版社,1992年1月,第1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