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演化并非是单一的线性的标准的,而是多路径多阶段多模态的。我在此阐述的是我所构建的一种人类社会演化方式——人类态模式,地球上人类社会演化分为野蛮、文蛮、文明和文和四个人类态阶段,并大胆预判到本世纪末人类或许会进入新的阶段——星际文明时代。

       人类社会四阶段解析

       野蛮——即人类处于原始人阶段,有的只是动物般的本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人形动物” ;

       文蛮——即人类从野蛮人开始文明化,如开始学会蔽体、使用工具、学会取火、 构建住所等;

       文明——即人类拥有了聚落或部落,且聚落或部落之内拥有伦理、道德、群体守则以及一定的生产能力,代表性的标志如农耕技术、城市的出现、冶金技术、陶器、玉器、文字的出现等;

       文和——即地球上人类进入最高阶的文明阶段,各文明之间能够和平共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进入“命运共同体”实践阶段,要达到这一阶段只能两种可能:一是一个强大的区域文明带领人类社会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另一个是人类进入星际文明阶段,面对其他星际文明的挑战不得不团结在一起共同面对外来的挑战。

       人类社会的混态模式

       无论是区域文明认知时代(近现代之前),还是地球体认知时代(近现代) ,人类社会一直处于野蛮、文蛮和文明三种人类态并存的状态,以后这种混态模式也将持续下去。即使人类进入文和阶段,人类混态模式还是无法避免,只是会将野蛮和文蛮状态的比例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这是由人的动物性所决定的,无法避免)。

       讲讲“文明”这一概念

       近现代之前即区域文明认知时代,“文明”一词已然存在但很少提及也很少使用。汉语中的“文明”最早见于古籍《周易》中的“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文明二字指光明,有文采。《尚书》中有“濬哲文明,温恭允塞”,文明二字指文德辉耀(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

       近现代即地球体认知时代, 西方提出了“civilization”这个概念,英文“civilization”/法语“civilisation”源于拉丁语“civis”(公民)和“civilitas”(城市生活),日本人将其翻译为“文明”,借用的是汉籍中的“文明”二字。将“civilization”翻译成“文明”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译成“文明化”或许更为妥帖(如“globalization”翻译成“全球化”)。 

       西方拥有的实力地位决定了西方拥有了对文明的“定义权”

       西方将近三四百年的历史进程描述为“modernization”,modernization是从英语单词modern和modernize衍生出来的,modernize的名词形式Modernization产生于1770年,意为to make modern,即“使成为现代化的”之意。日本人借用汉字将其翻译为“现代化”。“现代化”一词在西方社会科学研究中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才开始逐渐流行的一个术语,而如今被广泛使用。

       西方对其近现代殖民主义历史的美化、合理化和正当化便是从“现代化”的叙事开始的。而后不断将这种“西方叙事”理论化、系统化 、学科化的固定下来向全世界进行宣讲和传播。  如启蒙运动、文艺复兴、大革命、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民族国家、大航海、工业革命、科学理性、民主、自由、工业化、 全球化、新自由主义等一众词汇或概念都是西方构建的“现代化”叙事的标志性代表性的词汇。

       西方自认为其推动的现代化进程让其合理地拥有了主宰世界的权力,也自然赋予其定义一切的权力。如定义什么是\"历史\"、“文明” 、“民主”、“自由”、“科学” 、“法治”、“人权” 等等。西方范式才是唯一的标准,与其相左相违背的便是错误的、野蛮的、落后的甚至邪恶的。

       柴尔德提出文明的考古学标志是城市、冶金和文字等,不符合这个标准的便不予以承认。

       西式“现代化”的另一种表述

       我提出“文明的向度”这一概念, 它包含有五个向度:地理气候、技术生产力、生态、道德与礼节、 知识与智慧。

      地理气候——人类文明诞生之母, 人类无法摆脱地理气候带来的影响,只有不断适应地理气候,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获得生存的能量,才能不断的发展;

       技术生产力——技术能力决定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也决定着人类获取资源和能量的多寡;

       生态——天地人三者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形成的社会组织架构和人类生活方式;

       道德与礼节——人之所以为人,就是有伦理的约束、道德的规范、 礼节的共识、律法的底线;

       知识与智慧——知识是人的三观的基础,决定着你看待世界的方式;智慧是一种精神境界,决定着你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以上五个向度构成了支撑文明的五边形框架,每个向度的水平高低决定了文明的阶段和高度。

       我用文明的“五边形向度框架”来分析“西方的现代化过程”的文明程度或者说在何种意义上可以称之为“文明”:1、地理气候可以视之为一个相对定量;2、技术生产力毫无疑问是处在一个巨大的跃升和爆发的阶段;3、生态上从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来看,西式现代化是反生态的;4、道德与礼节,西方是低道德水平,甚至是不道德的,属于边缘的、次生文明的西方奉行的就是双重标准,它也是反原生文明的;5、知识与智慧,西方建构了一整套新的知识体系,但是在精神境界层面还处于狭隘稚嫩的阶段。综述,西方现代化取得了巨大的技术突破,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并没有从本质上提升太多精神道德层面的境界,技术力成为西方暴力野蛮取得霸权,从而力分天下的工具,很难说这是文明还是野蛮?

       我将“西方的近现代进程”称之为“技术大爆炸下的文蛮时代” 。因为技术的高度代表不了文明的高度。

       文明从来没有捷径

​       我所理解的文明:强不凌弱、大不欺小、富不劫贫、众不暴寡、智不诈愚。

       人类离达到高度的文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这条漫长的路从来都没有捷径,过去没有,现在没有,以后也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