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7日,埃及红海旅游城市赫尔格达发生一起观光潜艇沉没事故,造成6名俄罗斯籍乘客死亡、21人受伤,其中4人伤势严重。这场事故再次将观光潜水旅游的安全问题推至风口浪尖。

事故回顾

500

据红海省指挥部通报,事发时潜艇上共有45名来自俄罗斯、印度、挪威、瑞典等国的乘客及5名埃及船员。事故发生后,当地应急部门迅速行动,39名获救者被送往医院救治。初步调查显示,失事潜艇所有者系埃及籍,持有合法营业执照,船长也具备相关资质。目前,埃及当局已介入调查,事故具体原因尚未公布。

红海省省长哈纳菲强调,涉事潜艇运营方“证照齐全”,但这一声明反而引发公众疑虑:若资质合规,事故为何仍发生?可能的隐患包括设备老化、操作失误、突发机械故障或恶劣天气影响。此外,潜艇载客量是否超限、日常维护是否到位等问题也需进一步核查。

值得注意的是,遇难者均为俄罗斯籍,可能与舱位分布或逃生难度相关,但具体细节需等待官方调查结果。

观光潜艇事故频发

500

近年来,观光潜艇作为新兴旅游项目备受青睐,但其安全性屡遭质疑。2023年“泰坦尼克”号残骸观光潜艇发生“灾难性内爆”,5名乘员全部死亡!此类事故多与设备可靠性、应急机制缺失密切相关。

红海作为全球热门潜水胜地,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然而,事故暴露出部分运营商可能存在“重效益、轻安全”倾向,监管部门或需加强定期检查与动态监控。

国际海事组织(IMO)报告指出,目前针对观光潜艇的全球性安全标准尚不统一,多数国家依赖本土法规。专家呼吁:

强制安装实时监测系统,确保舱压、氧气等关键数据可追踪;

定期压力测试与设备更新,避免机械老化引发风险;

完善紧急逃生预案,开展船员与乘客的联合演练;

建立跨国协作机制,对高频事故地区加强联合审查。

500

此次红海事故为全球旅游业敲响警钟——资质合规仅是安全底线,而非保障。唯有将“生命至上”理念贯穿于运营、监管与技术升级中,才能避免悲剧重演。后续调查结果将揭示更多细节,本号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