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博@无心简影
立陶宛表示,由于跟台湾省合作“未达预期”,将考虑和中国大陆恢复关系。
立陶宛总理帕鲁克斯(Gintautas Paluckas)日前在媒体采访中表示,立陶宛与台湾的关系停滞不前,双方合作雷声大雨点小,实际合作成果未如预期,双边关系陷入「冻结」状态。
立陶宛方面抱怨:
1、主要问题出在台湾省承诺的对立陶宛的“半导体投资”上,立陶宛方面说,他们既没有得到数十亿欧元的投资基金,也没有得到半导体领域的技术分享。
2、立陶宛总理帕鲁克斯还指出,立陶宛因台湾议题与中国爆发外交争端时,北京将立陶宛排除在其供应链之外,导致当时立陶宛的出口面临挑战,而国际投资者也因担忧中国可能报复而却步,立陶宛因此失去数亿欧元的直接投资。
而台湾省方面抱怨:
1、台湾工研院与立陶宛企业Teltonika于2023年签署半导体合作协议,但去年底因立陶宛电力供应及土地变更问题,导致容纳半导体厂房的新园区建设计划一度中断。
2、尽管立陶宛政府后续积极协调并解决问题,园区建设计划仍预计延后2到3年,目前期望最晚于2032年竣工。
(言下之意是,不是我不兑现承诺,是你立陶宛太拉胯)
当初立陶宛的前政府在2021年的时候,为了与台湾省发展关系,不惜退出中国与东欧“17+1”的合作机制,还允许台湾省在首都设立以“台湾”为名的所谓“代表处”。(去年年底还驱逐我国大使馆三名工作人员)
现在毛都没捞到一根,还被中国大陆制裁,损失了一大批投资,立陶宛国会议长思科威尔内里(Saulius Skvernelis)昨天接受Žinių Radijas电台采访时表示同意总理帕鲁克斯的看法。
他表示,他认为当初双方合作的新闻宣传力道推高了立陶宛的期望,但实际成果并不如预期。
他还说,他不想对台湾感到失望,但认为对台关系中的「过度乐观」实际上是在掩饰之前外交政策上的冒进,并指代表处不该以「台湾」为名。
此外,思科威尔内里表示立陶宛以将与中国大陆恢复关系列入政府议程。根据其说法,虽然过程不会公开讨论,但可能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