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雷军停更4天,卢伟冰回应雷军近况》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前几年智驾热度刚起的时候,大家怎么说的?就是说智驾系统不会情绪化,比人驾更安全。但是时至今日,相当一些人忘记了智驾的本质要求就是要比人驾更安全,一些车企更是把跑圈速度零百加速性能作为宣传的重点。正如一些网友所说,速度是电车时代最廉价的性能。速度是技术性能的体现,但是,能刹住才是更好的技术更好的性能。发展智驾车的目标和初衷不只是提高通行效率和享受速度快感,无论过去现在将来,智驾车的本质要求始终是安全,对所有性能的提升都应以安全为前提为基础。
我在微博上说要检讨该智驾系统的安全策略,一些人马上来骂我。但想想看,在116公里时速下,给驾驶人留出2秒时间接受指令并作出正确的思考和操作,是不是还不如仍由系统操控呢。但这又必然涉及到责任问题。如此文所问:“在辅助驾驶状态,眼看着要撞上了,系统还没反应,马上人为接管,还是撞上了,你说是谁的责任?”按现在规定,哪怕提前0.1秒预警,那也是驾车人的全部责任,这符合法规,但却有违天理。关于此次事故的责任划分,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但是这其中涉及的技术相关道德伦理,是我们不能回避的,是所有人都应当深入思考的。
对此次事故中驾驶人的每一个动作行为,其背后可能的心理活动,都应当组织相关方面专家深入分析,以调整完善系统安全策略。包括提示、预警词语的长短、语气、警示音等在内的非常表面的细节,都要逐一审视。我在微博上发言的一些回应者强调驾驶人非车主,这一点更应该引起极大重视。因为驾驶人非车主是极其常见的情况,所以智驾系统在使用细节上一定要像傻瓜相机一样对所有使用者一视同仁,避免对车主来说是智驾,对家人或其他人是祸害车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