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摇滚客

500

今日BGM,《她行》,叶童。

本文约2485字,预计阅读时长7分钟。

芒果台的《浪姐》办到第6季了。

虽说每季都会有一个炮灰领到祭天剧本,但以前好歹是找有大众认知度的明星开刀,这季第一个被大规模群嘲出圈,居然是个短视频网红。

500

房琪,一个不玩某音你肯定不知道的名字。

已经霸占热搜几星期,从和彭小苒的rap争议、再到让叶童直接回怼,或许芒果台从麦琳的成功案领悟到了流量奇迹的新密码:

与其让明星表演争议,不如从现实生活中大家会碰到的烦人精开刀。

而房琪,恰恰踩中了现代职场的高压线:最烦这种有点小权利、就拿着鸡毛当令箭的官腔小领导。

500

500

《浪姐》开始新一轮组队,房琪作为队长有主动选人的权利,而李艺彤和叶童都想加入她的战队。

房琪私心是想选更年轻、更能唱跳的李艺彤。这也没啥问题,说明自己的需求,直接拒绝叶童就好了。

但她偏偏说了最没情商的一句话:不是自己不想选,是“担心叶童的精力有问题”。

这话一出就从简单的队友挑选、变成阴阳人了。

500

叶童是个直爽性子,“老”是个事实,但因为“年纪大”被看轻她不能忍、也不想忍,于是当场笑里掺着怒意说出了心里话:

“担心我的精力,我觉得你真的有问题。”

500

其实这场年龄风波只是《浪姐》的一个小插曲。节目播出后看房琪被骂惨,叶童还主动发文解释;房琪本人也在评论区互动,表面看争议双方已经和解。

但这却不能阻止房琪口碑的全面塌房:

500

其实这整件事的重点不在于两人的矛盾,而是房琪只是说错了一句话,为何会引起山崩海啸式的嘲讽?

500

介绍下房琪这个人。

虽然很多人不认识,但她是《浪姐》粉丝最多的那批人。

500

作为老网红,她经历了从电视综艺到个人自媒体的时代风潮转变。

2015年那阵电视综艺还有人看,她上了当年很火的演讲类综艺、走的是10年前最流行的草根逆袭人设,并借此为跳板,成了央视的外景主持。

500

这姑娘确实很有流量思维,早早就看明白这是自媒体为王的时代,想红咱就得抓住每个互联网风口。

2018年短视频风潮初起,她就嗅觉敏锐地开始做短视频。以“央视裸辞”为标签,开始做旅行博主。

其实她和李子柒用的一个套路。

要说区别是李作为手艺人满足的是大众对归园田居的幻想、而房琪满足的是大众对“仗剑走天涯”的想象。

500

多年前曾有位哲人说过以下金句: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

作为短视频上走红的第一波文化网红,房琪的第三次强势出圈,是参加平台举办的竖屏音综《为歌而赞》。

这档音综的出圈亮点是“怀旧老歌+金句点评”。房琪作为嘉宾走的也是个暖心人设,最出圈的她鼓励张含韵“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500

从最初的草根逆袭、到中期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再到综艺上的“夸夸天花板”,房琪的每一步都踩中了时代情绪。

她的人设被总结成:草根出身、站稳脚跟后再反哺社会的正能量代表。

这时代会说金句的很多,但能持续把自己包装成励志传奇的不多。房琪踩着短视频的风口,达到了自己可能都未曾想到的高度。

却在参加读书综艺时,当着余华、苏童的面说自己“只爱读青春伤痛文学”。

500

一个只读疼痛文学的人,只能输出专供短视频的金句;

而房琪靠金句功成名就后,却忘了那些鸡汤里重复了千年的道理。

大众在她身上看到了那种对权力的钻营、和最让人不适的官腔做派。

500

一个人的语言体系,通常就是她内在个性的外化体现。这次房琪当了个小队长,能看出她是习惯在话语中隐形打压别人的。

比如第一期她当彭小苒和何泓姗的小队长。面对队员提出的新要求,她的第一反应是“不太接受”。

500

大家作为团队合作,有分歧很正常,这正是考验领导力的时刻。

而房琪做了最差劲的选择:表面接受、找准机会再向上“打小报告”。

团队合练时,她上前跟指导老师打报告,要求“汇报一下整体进度”。而汇报重点就是甩锅,指明团队还没合练过,作为队长她想催进度的,但队员不够配合。

500

先不说真实情况如何,但你这么一“汇报”很明显就在内涵大家是刺头。看看此时队友的表情有多尴尬,想反驳,但看在别人眼里你就是不配合还不服管;不反驳吧,谁被这样当面打小报告都不好受。

500

房琪最气人的还不是打小报告,而是阴阳完人之后,还要做出“我能理解你们都忙”的假体谅。

当队友解释自己并非故意缺席、而是有事耽误了。就算没在群里说话,私底下也沟通和练习后,房琪又假装大度、表示理解:

其实不是强压你们练习,只是你们得给个回复啊。

500

这一段看得人脑门冒火。

如果真想解决问题,大可三人私下直接沟通。大家把话说开了、把事做好了不就行了吗;

但她特像上学时爱找老师打报告的那种“好同学”。一定得在职场上找个权威,要的就是在“有人评理”的局势下搞明褒暗讽那一套。

当队员提出不同意见后,她又迅速摆出小领导的大度来。

这是锅又推了、好人也做了,但你还真挑不出她的错。

看房琪你完全可以想象那种职场中对下压榨、对上谄媚的小领导。

但这种管理风格是最差的、对内她把两位队友逼得赛后得“发微博一求清白”;对外她的团队和其他姐姐的竞赛中,被评为当场点评“心不齐”。

一个只会搞内斗的人,注定走不久。

500

说白了,房琪翻车不是犯天谴,她的恶不大、但是最能扎痛人的。

你看她就能一秒联想到那种上学时仗着学姐的名头在阶梯教室训人的;

职场里有点小权利就拿腔那派的;

甚至哪怕连个小组长都没混上,就敢仗着“老员工”的身份欺负新人的。

人们撒在房琪身上的气,很大程度不是因为她本人。而是大家共情了她的两位队友:卖力了还背锅的受气包。

最后一个问题:那要怎么治房琪这种人呢?

一种是学叶童。

首先是心态上不内耗,不爽了就怼。既然你爱玩论资排辈的那套,咱就直接摆出江湖地位从气势上压制你;

500

但这招对职场新人暂时不起作用,咱还没到可以论资排辈的时刻。

第二种是学习李艺彤,压根就不喝那碗毒鸡汤。

当房琪嘤嘤嘤哭诉“赚钱那么多有啥用?自己也不爱花钱”时,李艺彤直接两手一伸:

你不爱钱,给我!我爱钱。

没人能在一个不讲武德的人面前站上道德高地。

现实生活中,房琪这种人会混的很好,既能向上管理、又会攫取权力。但破局也很简单:不再玩那套游戏。

房琪想往上爬的心没错,但真正想锻炼出领导力,不是靠内涵、阴阳压制人;

只会内斗是没有未来的;

就像鸡汤很久了,也让人反胃。​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END -

点击「摇滚客」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