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六代机大曝光,成飞拿出了原型机,至于西飞,就拿出来空警3000。实际上空警3000那是南京14所的活儿,西飞就一个运二十。不算新产品。西飞实际上应该把所谓的轰二十拿出来,才算功成名就。不过,西飞现在的轰二十,姑且就先这么说吧,跟原先的轰二十战略轰炸机,已经是天壤之别。到底算不算轰炸机,都很难说了。这货就是个四不像嘛。
轰20起步其实是很早的。技术路线嘛,当然是模仿美国的B-2,摸着美国过河嘛,不寒碜。
美俄两大国都有战略轰炸机。而且都有超音速轰炸机和亚音速轰炸机两个系列。美国有B-1B和B-2,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体系,图-160和图-95熊。彼此都可以威胁到对方本土。但是中国只有图-16改进的轰六。实际上轰六航程载弹量都不过是中程轰炸机。根本够不着美国本土。
模仿美国B-2的工程进展不顺利。B-2是飞翼构型,飞翼升阻比极高,那时候的人们很朴实,既然机翼产生升力,机身不产生升力,辣么做一架灰机整体都是机翼不就行了?这就是飞翼。美国在二战时期就开发过飞翼。但是那时候没有飞控软件,完全凭借人力操控飞翼,安定性极差。非常容易坠机。所以也没量产。但是作为技术储备给B-2的开发带来极大便利。我们就没法走这个捷径。另外关键还是发动机。我们没有大涵道比大推力长航时的发动机。当时的中国航发集团的人才和资金都放在涡扇10和涡扇15这两种最迫切的发动机上。尤其是涡扇10,成飞的歼十和沈飞的歼十一歼十五歼十六都要靠它。大涵道比发动机就一款涡扇18,连涡扇20到今天都没法量产。没有合适的大涵道比发动机,轰二十项目就没法推进。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随着我国氮化镓反隐身雷达的技术的发展,单纯的大展弦比亚音速飞翼的隐身能力已经不足以满足突防的需要。发现美国娘娘的距离也达到了146千米。最近坊间还哄传氧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已经列装,这是谣言,不过氧化镓组件的雷达确实在研发之中。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今的战场已经高度的信息化以及高机动化。固定的钢筋水泥永备工事目标越来越少,可移动的火力点以及各类防空导弹防空火炮越来越多。隐身歼击机单打独斗式的踹门然后炸弹卡车跟进打法越来越不能满足战术要求。老式战略轰炸机防区外投射地形跟踪飞航导弹攻击目标早已失效。所以我国战略轰炸机不能再走美国苏联的老路,必须根据现代战场的需求有所创新。
适应现代战场的轰炸机,暂且叫这个名字吧,不仅需要大载弹量,还必须具有超级态势感知能力和超算能力。机组成员也不能仅仅就是开飞机,还必须有轰炸管理员雷达操纵员空中指挥员。没错,必须具备预警机的功能。但是跟预警机有很大区别。预警机的主要任务是指挥飞机,轰炸机的主要任务是防空反导。掌握前线制空权。
在这个历史关头,中国军工两项新技术给战略轰炸机项目打开了新的技术途径。这就是成飞的超音速飞翼构型和电磁真君马伟明院士的电磁弹射技术,相继研究出现重大突破。给这个项目打开了新的赛道。
我国航空科学家认为,在密集布阵的相控阵雷达和遍布各处的防空火力威胁下,对战略轰炸机的性能要求提高了。也就是说,在具备大载弹量的同时,还必须同时具备歼击机的机动性和预警机的态势感知能力数据解算能力多目标跟踪能力以及空中指挥能力。传统的躲避式的突防已经不能保证生存力。传统的地形跟踪打了就跑的攻击模式基本上打不到目标了。因为敌方火力点都是移动式的。驻车开火的时间不超过3分钟。所以,美苏两国的传统战略轰炸机都已过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放弃传统的躲避式突防扔了炸弹就走的单一轰炸模式,进行前所未有的创新设计。
当然这就必须有所取舍,超远程攻击敌国本土的亚音速大航程必须放弃。战略轰炸机必须进化为前线航空兵的空中支撑点。机内油箱变小,机载计算机增多。具有同时扫描跟踪攻击多个地面及空中移动目标的能力。
战略轰炸机采用成飞的超音速飞翼以及翼身融合体构型,这已经是战斗飞行器的顶级设计。升阻比达到了最高。整机几乎没有突变的截面,抗过载能力做到了最好。其他飞行器,只要不是翼身融合体超音速飞翼设计,性能就肯定比他差。轰二十把航程限制在一带一路沿线,以及第二岛链以西。往西够得着以色列,往东够得着马里亚纳群岛和关岛,在这个范围内,具有对空对面的全面电磁压制和打击能力。
至于发动机,只能是有什么发动机设计什么飞机。我们只有涡扇15,也就只能走超音速飞翼的构型。
我国的轰二十,六发翼身融合体超音速飞翼。起飞质量大约百吨上下。目前成飞披露的六代机,就是它的简化版。
我国的轰二十,可以把预警雷达和对地火力前推到战场前沿。直接对敌方防空兵器进行压制打击。除了机头雷达之外,上下翼面都安装有源相控阵雷达T/R组件,六人制甚至更多的机组配置。除了两名飞行员之外,其余都是空中雷达指挥员。机内装有超算机柜,专门解算敌方防空导弹空空导弹及各类地面炮火的弹道。相当于把反炮兵雷达装在天上,居高临下监视战场。只要敌方炮弹出膛一秒钟,就能定位并发射对地攻击导弹。彻底封禁敌方开火权。敌方防空导弹只要升空,就能发现并锁定。毕竟地对空要克服地心引力,空对地反过来可以得到地球引力加持。反导变得容易了。于是,战场不仅是单方面透明,而且是单方面压制。敌方地面自行火炮三分钟打完就跑的战术行不通了。轰二十驾临,众神哑火。
所以称之为轰炸机已经不确切了。应该是轰炸加油防空反导预警指挥机。中国独家拥有。
不错,机群出动的时候这种四不像分别有不同的任务。其中就有前线加油机。给成六代歼二十苏两妻当奶妈。
当油料消耗将近一半的时候,这种飞机的推比将大于一。她不需要歼击机的掩护,她自身就有强大的空战能力。她装载着数量更多射程更远速度更快而且能够全向发射的格斗弹,与一战时期的战列舰很相似,敌方歼击机就像驱逐舰一样很难靠近她。另外她还装有两座全向双三五自动炮,与机内超算机柜联网,在一定距离内具备防空反导以及攻击空空导弹的能力。不要以为轰二十不能装航炮,美国的AC-130还能装载105榴弹炮呢。1130近防炮身管太多,那是因为它的算力不足,另外水面舰艇运动速度太慢,所以以只能用加大弹幕的笨方法反导。但是轰二十不仅灵活机动,而且她的超算机柜算力爆棚,双三五足够了。所以对于算力超强的轰二十来说,敌方空空导弹的不可逃逸区彻底失效,双三五航炮就专门在不可逃逸区内反导。
看看,只不过放弃了洲际飞行的性能,就获得了这么多的好处。而且恰好与我国军用航空发动机的规格相匹配。
战斗机发展到今天,可以认为大的就是好的。轻型机不如中型机,中型机不如重型机,重型机不如成六代,当然轰二十比成六代更牛逼了。歼二十比美国娘娘大,特别是翼面积大,机内空间大,载油量多,载弹量多。但只具备相对优势。
成飞六代机直接三发大推,翼面积成倍超越,总推力大幅度超越美国娘娘。这就是碾压式的优势了。
真打起来,轰二十,暂且这么称呼吧,编队头前开道,后面是大编队的成飞歼三六跟进。再后面是歼二十机队,然后就是预警机加油机空降兵运输机。苏两妻系列还可以参加护航。
一带一路沿线,第二岛链中太平洋以西,地中海东岸以东,和平了。
利用飞行器攻击敌国本土,是强大的战略威慑。所以国家并未放弃。只不过任务有所变化。不再是常规起降飞行器,而是电磁弹射起飞的大质量飞行器。直接搭载火箭发动机,类似磁悬浮加速模式。一百千米甚至更长的利用山体搭建的滑跃起飞轨道。飞行器离地速度至少2.5M甚至更快。为避免噪音污染,在突破声障的地段安装反相位高音喇叭。把声波抵消掉。
空间飞行消耗不了多少推进剂。返航降落的时候可以利用火箭发动机反推减速。美国航天飞机完全依靠防热瓦硬抗,证明不可靠。中国的防热大底设计更合理。当然反推减速对于航天飞机来说太奢侈了。火箭发动机地面直接点火,把巨量的燃料氧化剂全都浪费在低空。这是最不合理的设计。所以我们也不必跟踪马斯克的筒体回收技术。大质量飞行器电磁弹射起飞技术更加先进。
理论上电磁弹射没有上限。只要有足够的电力,无论多大的飞行器都能弹射起飞。按照一吨质量十度电的粗略估算,一架三千吨级的空天飞机,也就是三万度电的事情。联网电价两毛钱一度的成本,才六千块钱就能飞一次。起飞到平流层以上开动火箭发动机。直接爬升到一百千米之上。这个高度超越了各国领空,直接在北美大陆上空盘旋监控。当然也可以在敌方核潜艇游弋的海区上空监控。彻底杜绝战争贩子发动核大战的念头。
所以,核弹头不再是战略威慑,电磁弹射大质量飞行器才是。
三千吨级大质量空天飞机在北美上空120千米高度盘旋,没有入侵敌国领空,属于无害飞行。但是,六百吨炸弹悬在头顶那真是达摩克里斯利剑。这个威慑比美国苏联的战略轰炸机更管用。大毛的图95也就是绕着日本列岛飞一飞。美国的战略轰炸机基本上不敢飞出来。这个威慑力都很有限。我们的大质量空天飞机可以随时到人家领空之上盘旋,威慑力非同小可。届时或许美国会要求增加领空高度,当然中国在安理会的代表肯定会投否决票的。
让敌国的战略核导弹与战略核潜艇同时失效,这个结果不要太酸爽。
三千吨级大质量空天飞机将会在三胎大平板之后立项。稳妥起见,肯定要先看一看电磁真君马伟明院士的电磁弹射技术的实际效果再做决定。
实际上三胎大平板八万吨的规模,不是给电磁弹射配套的。是给蒸汽弹射配套的。中途停建更改弹射器的时候,三胎大平板船体设计已经完成,不能再做更改。所以之后的大平板航母,为适应成飞六代机上舰的需要,应该至少十五万吨甚至更大。这个吨位对于造船厂来说只不过是中等尺寸的船舶,算不了什么。美国核航母吨位基本上限制在十一万吨,这是因为美国核航母的港口吃水深度的限制。我们不存在这个问题。水深不够挖泥船挖深就可以了。所以我们的核航母,肯定超过十五万吨。尽量满足成六代舰载机的需求。
这一次震慑美国佬,成六代就足够了。王牌绝不会一次性打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