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底,我从张掖坐火车回山西,一路坐在窗边看风景。途径山丹军马场的时候,我忽然看到外面的草地上有十几头有蹄类动物聚在一起,深灰色的毛、白屁股。
我一时间有点恍惚,心想这是看花眼了吗?军马场如果看到一群马并不奇怪,但这看着像是鹿?
十几头一群,莫非是马鹿?但体型不大,我第一反应就是在山西进山常能邂逅的狍子……
我揉了揉眼睛,趁着列车尚未远离,仔细看了一眼,并且确定:这就是狍子,十来只成群的狍子。
山丹军马场这样大群的狍子在山西也难得一见 ©心悦
当下便很感慨:这地方竟然铁路边就有那么多狍子……那会不会别的动物也不少?真该下去看看!
这个念头便一直徘徊在我脑子里挥之不去。山丹属于张掖市,就在祁连山脚下,为祁连山北坡,山对面就是青海门源县——有很多荒漠猫的地方。
1
到军马场找荒漠猫
几年前就曾听祁连山国家公园的马堆芳主任说过,军马场这边应该有荒漠猫,他曾经见过。他说这边草多,老鼠也多,感觉适合荒漠猫生存。
祁连山北坡山前平原,原生的灌丛和草地 ©大猫
不过迄今为止,荒漠猫的红外相机记录都集中于祁连山以南,祁连山北部仅有少数记录,如2015年甘肃武威市古浪县一只荒漠猫因偷鸡被捕获。
我们在张掖北部荒漠地带(龙首山以北)的大范围调查并未记录到荒漠猫,仅有其亲戚亚洲野猫。因此大致可以判断,河西走廊就是荒漠猫分布的北限,它们并未越过河西走廊北部的山脉进入更加干旱的荒漠地带。
而河西走廊内部自古以来便是人类栖居之地,农牧业发达,也是家猫沿丝路进入中国的前站。那么祁连山以北的荒漠猫其生存现状究竟如何?其主要分布区和栖息地在哪里?
在山丹军马场,鼠兔出现在一些草地退化的地带,数量并不是很多 ©大猫
山丹军马场,一听就是个水草丰美的地方,太符合荒漠猫在青海的“草猫”这个俗名了。我想如果要在祁连山以北寻找荒漠猫的适宜栖息地,山丹就会是个不错的切入口。
恰逢清明节,山西这边防火很严,各个山口都守着防火队员。既然进山麻烦,我就琢磨,找个别的地方去转转?于是联系在张掖西北办公室的心悦,简单商量后决定:利用清明假期去山丹找猫!
2
充满猛禽的草场
由于买票太晚,没买到直达张掖的机票和火车票,于是决定干脆飞到西宁,然后我们在门源汇合,先在门源刷一圈,给荒漠猫运充充值。
不过在门源转了一天,也就只看到1只荒漠猫,感觉和几年前一天看好几只的盛况相距甚远,也可能是季节不太对。
闲话少说。我们到达山丹以后,因为对这个地方非常陌生,因此需要先做大范围的实地探索。
通常来说,荒漠猫在山前的荒草地、矮灌丛地里活动较多。山里也有分布,但密度会降低。它们喜欢日落后出来活动,因此晚上遇到的概率较高。
白尾鹞是军马场最常见的猛禽之一 ©大猫
因此我们先需要在白天去寻找它们可能出现的地方,并根据各种线索判断猎物情况,结合当地人的访谈,从而确定晚上的夜巡路线方案。
白天的情况总体不错。我们主要在草场的范围里转。这里虽然牧草都已经收割,但是猛禽依然很多,草原雕、大鵟、白尾鹞、红隼随处可见,黑鸢、灰背隼、普通鵟(或欧亚鵟)也偶尔出现。猛禽多是个好现象,说明老鼠也不少,猫在这里有得吃。
草场上猛禽随处可见,这是一只普通鵟 ©大猫
草原雕与大鵟互相追逐 ©心悦
一朵红隼插在牛粪上 ©大猫
在草高一点的地方,我们看到了不少旱獭,在一些黑刺灌丛较多的区域,也看到了不少狍子,而且这些狍子甚至不怎么怕人。这说明当地人对动物的态度较为友好,这也为荒漠猫等食肉动物的生存提供了条件。
在草比较高的地方,一只旱獭站起来眺望远方 ©大猫
在一处牧场,我们与一位热心牧民交谈。这是一个对当地动物很熟悉的大哥,他告诉我们这里的猫科动物有好几种,雪豹在山里,山下面有两种猞猁(他管猞猁和荒漠猫都叫猞猁,耳朵尖上都有一簇毛),还有兔狲。他还告诉我们,兔狲和小猞猁都不算少,它们主要都在下面的田里(人工种植的牧场)。这一点让我们颇为不解,为什么这些猫不在人为干扰更低的山前栖息地(已经属于祁连山保护区的范围了)呢?
3
黑刺里的大发现
天黑后,我们沿着一个人工水渠前进,我开车,心悦用夜视仪扫视路边。这地方距离公路较远,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砂石路。由于地势较低,因此沿着沟渠长了大片的黑刺灌丛。根据在青海门源的经验,荒漠猫会喜欢这种环境。
一路上遇到最多的是高原兔。它们简直无处不在,我们能够同时看到3、5个兔子在到处乱蹦!
在黑刺灌丛地带,高原兔可以无限制的复制粘贴 ©大猫
“天哪,这么多兔子,为什么没有猞猁呢?”心悦说。去年十一我们在盐池湾就很想找到猞猁,但未能如愿。此后她一直念叨着猞猁。
当我们数到60多只兔子的时候,心悦看到黑刺灌丛里有个体型较大的东西蹲在里面。
我们打开手电照过去,能够看到这只动物蹲坐在灌丛里,距离我们仅有十来米,但灌丛太密我们看不清它,只能看到它的眼睛在反光。
但根据体型来看,它是一只不小的猫……
会是荒漠猫吗?我们猜测着。虽然只能隐约看到它胸前和前肢的一部分,但它的颜色不是荒漠猫那种类似枯草的黄色,相对而言更加灰白一些。
“我觉得可能是猞猁。”心悦说。
我也比较认同。但毕竟看不清楚,我们还是不敢确认。就在此时,这只动物轻轻一跳,消失在灌丛后面。仅从这个动作,我也能判断它一定是一只猫。
大约十分钟后,心悦再次看到了一只大家伙趴在水渠边的草里。即便从夜视仪里也能看出它比兔子大好多倍!
手电打开后,我们清楚地看到一只猞猁就趴在我们右侧的草丛里,它那个大脸直接就和我们面对面了。
草丛中的猞猁大脸 ©大猫
它有点厌烦地看着我们,但并没有害怕的表情。它应该是嫌我们打扰了它抓兔子,但还是趴在那里不动。我试着举起相机拍了一下,发现几乎爆框了,也不好看。于是我用手电从后车窗斜着照亮,把亮度打到较弱的挡位,并且不直接照着它的脸,以免让它过于不适,然后心悦拍摄了几张照片。
心悦拍摄的猞猁 ©心悦
一分钟后它决定离开我们这两个讨厌的家伙,于是慢慢起身,做了一个标准的猫式伸展动作,然后转身不紧不慢地离开,摇摆着它的小尾巴消失在黑夜里。
4
田边邂逅“大橘”
虽然看到了猞猁令人很开心,但我们今天主要的目标,荒漠猫却并未出现。晚上十点多钟,我们已经颇感疲惫,打算放弃搜寻往回返程了。
我们离开了黑刺灌丛地带,沿着牧草田边开始往公路的方向返程。夜视仪里,路边的草丛里星星点点,应该都是各种老鼠。我们试图拍下来识别,却发现很不好操作。老鼠们钻来钻去的,没法拍。
就在我们打算收起装备时,心悦忽然又照到田垄上蹲着一只猫,从夜视仪里能很清楚地看清猫的轮廓。手电一照,一只枯草黄色的大橘猫就蹲在我们身边不远处。
这只荒漠猫沿着围栏一路前行 ©心悦
它发现我们发现了它,于是转身便沿着田边的围栏快步离开。我们开车跟随它走了一段,并抓紧时机拍了几张照片。虽然从夜色里大致能看出它的高大体型、带有黑色环纹的大粗尾巴……都符合荒漠猫的特征,但我们依然不敢确定这就是一只荒漠猫而不是附近村里的大橘。
我们放弃了追逐,让它离开。然后我们查看照片,有一张它蹲坐在地面的静止照片,放大后可以清晰地看到它耳尖的簇毛。我们基本可以确定:终于找到荒漠猫了。
荒漠猫坐在地上,给了我们一个清晰的正脸,它耳朵上的簇毛清晰可辨 ©心悦
而且果然就像牧民大哥告诉我们的,这种小猞猁不在靠近山的地方,而是在外面田里。
我们终于可以圆满结束今天的寻猫之旅了。
5
猫在何处
回来后我把这个信息发给了研究荒漠猫的孔玥峤博士和罗述金老师,并且和李晟老师聊了一下当晚的情况。李晟认为猞猁的存在可能是压制荒漠猫远离灌丛地带的主要原因。这让我想起当年大牛在做荒漠猫调查时,也发现猞猁多的环境里基本上找不到荒漠猫。
不过在山丹,很显然这俩家伙是生活在同一片区域的,但是可能存在明显的生境差异,它们通过生境选择来区分出各自的生态位。
山丹军马场经过人工种植管理的草地 ©大猫
6
继续寻猫之路
我很喜欢这种寻找的过程:搜寻线索——实地考察——找到目标动物。这个过程不断刷新着我对动物的感性认知。“我觉得它就该在那里,然后被验证了。”这种感觉非常美妙。
无论是猞猁还是荒漠猫,甚至还有我们没看到的兔狲,它们都没有呆在保护区里。很显然,在当地它们也会面临关于栖息地的一些问题。荒漠猫一定无可避免地有和家猫杂交的风险——当晚就在看到那只荒漠猫不远的地方,我们又看到了一只体型很大的家猫,它的尾巴甚至还很象荒漠猫,天知道是不是杂交个体。
我们在门源拍到的荒漠猫和家猫杂交后代
一旦开始面对这些保护问题,那就没有这么轻松美妙了。不过如果真的存在问题,那么我们迟早还会来关注这些生活在牧场里的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