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直到清末都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但为什么科技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这个问题多年以来很多人都在探索。大多数人都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分析,但很少有人从哲学、宗教方面去需求答案。我认为,中国的儒释道传统:重道而轻术,重德而轻才、重修身而轻名利才是根本原因。为什么?因为科技以及接之而来的工业革命恰恰是术、才、名利,非应所重,实为所轻。

所轻者,并非嫌弃,而是指有所重者在先。如道士修道,不废学术,非但不废,亦籍术助其修道。中国传统所恶者,轻重颠倒,舍本逐末而已。

有人会问,既然有上面三个轻重分别,那么中国历史上怎么会长期是发达的国家?答案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治国思想,这使得在追求天人合一的农业社会极大地保护了“人”这一最重要的生产力。于一个朝代而言,“君为轻”即是人之修身。修身与治国,其实一理。

又有人问,中国儒释道传统的轻重思想,使得中国错失科技革命而落后于世界,倍受屈辱,不应该反思吗?这个问的好!答曰:必须深刻反思!阴阳互根,矛盾互存。治国需知轻重,御敌则反用轻重,彼以术攻我,我以得民心之道,加之以术攻彼,顺逆转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