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反对中小学缩短到10年》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就俩看法,一个是分清什么是专业的什么是通识,二个是我们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是什么,为什么这次改革动作这么大,是因为社会积压的问题的一个突出爆发,其根源在于大学的扩招,那是那个时代的无奈之举,以前的大学科研属性很重,我们很多学校是非常重视人才得选择,而不是选拔,大量的人被中专所接收,那个时代没有人歧视专科,我们社会建设的基础是在那个基础之上而不是后来扩招的基础之上的。扩招带来了更多人进入大学校园,为什么高考考的东西越来越奇怪,其实本质是因为人才难以选择的结果,因为扩招很多院校进入了统招系统,可是很多专业院校要的人才并不是统招所提供的人才,比如美术和音乐这一类,这一类专业是从小培养的,很多都是童子功,这样的人才没办法和统考的学生去比学分,然后我们的院校在招生时出现了小分,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年可以看到央美这样的美术最高学府的衰落。
每次谈教育我都要提英语,这个所有人都绕不开的话题,作为一个专业,为什么如此之早的进入义务教育,如此重的社会地位,堪比母语,在我看来,那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我们对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没信心,我们需要我们的人才去得到一些国外的认可来证明他们自己,从这几年体制内对留学人才的态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出来国家对于自己国内培养的人才越来越重视,换句话讲是我们不再盲崇国外了。
英语作为专业,就像开车作为专业技能一样,虽然他很普遍,但是不是必须,不能因为普遍就进入义务教育,我相信今天中国开车人比说英语的人多,高考要不要考车本?这些压力最后摊到社会成本上。
今天的改革我们要看到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时代,今天是AI对各行各业的冲击非常大,我们需要应对这样一个时代,所以改革的内容可以看出来,知识作为当今中国发展的阶段,已经不是一个非常难以获得的东西,我们需要改变培养人才的方向,要能够培养出来应对AI时代的人才,我们很多人对今天的社会感触非常深的来自体系的压力,会AI的人对不会AI的人在效率上的差别太大了,很多人对这种恐惧转化成对技术的恐惧,其实本质是过去知识体系的建构方式造成的,现在的AI人才对知识体系的建构方式改变了,因为AI成了人的外挂知识库,会AI的人所做的工作大量都是在建构一个新的工作体系,这是一个全产业升级的过程,未来被淘汰的人不是被AI淘汰而是被会AI的人淘汰。
我支持这次国家的改革,符合时代的需要,缩短学制本质是因为过去的知识建构冗长没有效率,太多的内耗,这不符合AI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