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发现一座超大型的青铜工厂。
它就是2016年发现的辛店遗址。
辛店遗址是一整座城,在北方距离殷墟核心区10公里处,是专为铸造青铜器而建设的城市。
这个遗址有多大呢?南北长1400米,东西宽750米,面积有100万平方米,也就是1平方公里。
对比一下的话,陶寺遗址3平方公里,良渚内城3平方米里,三星堆3.6平方公里,这在古代都是很大的城市了。
而辛店遗址,只是一个铸铜作坊,是专门铸造青铜器的地方,面积竟然有他们的三分之一。
一个铸铜作坊,是人家整个城的三分之一。
所以不愧是大邑商啊,就是大!
网上一种说法,说三星堆才是商朝的都城。
但是光从体量上,三星堆就不可能是商朝首都。三星堆面积3.6平方公里,殷墟面积36平方公里,差距太大了。
现在殷墟的铸铜作坊面积就顶三分之一个三星堆。
这已经不能叫铸铜作坊了,这是商王朝的青铜工业园区。
这里面一半以上的面积全是青铜铸造“车间”,剩下的是住人、祭祀、墓葬的地方。
他们的青铜铸造车间非常专业,非常先进。央视新闻介绍:
“铸造工作区内有备料取土坑,有制范场地,有熔铸一体工棚式作坊、有铜器后期加工场地、还有铸铜遗物废弃场地等,铸造青铜从头到尾的作坊都有,非常专业非常先进。
目前发掘面积占总面积的大概6%。出土各类陶范、芯、模等约40000块,以及大量炉壁残块、磨石、制范工具、骨蚌器等,体现出领先世界的非同寻常的铸造技术。”
那么,这个3000多年前的规模无比巨大的 “工业园区”,主人是谁呢?是谁在为商王铸造青铜器?
考古学家很快有了答案。
在遗址的墓葬里,发现了46个青铜器,其中将近20个是带铭文的。铭文长这样:
(戈氏青铜器上的“戈”字)
这是一个戈字。就是那个兵器,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的戈。
辛店遗址的主人就是戈氏族人。
有趣的是,这并不是考古第一次发现戈氏的青铜器。
从1950年开始,各地都不断发现带戈氏铭文的青铜器。河南的安阳、洛阳,陕西的西安、宝鸡,辽宁,山东,山西,湖南,河北等等各地都发现过戈氏的青铜器。年代一般在西周或者商末周初。
我们国家的史料上也记载过戈氏,《左传》《史记》都有提到。
他们是夏朝的后裔,《史记》记载:
“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氏、戈氏……”
据推断,夏朝的时候,戈氏的封地在现在的郑州和商丘之间。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戈氏分散到全国各地了呢?
辛店遗址的发现给出了一个答案。
殷墟时期,戈氏居住在现在的辛店遗址。掌管着商朝最大的青铜铸造基地,武王伐纣,周朝灭了商朝之后,把殷商的遗民分散迁徙到不同的诸侯国。
一方面,戈氏负责铸造青铜器,各地都需要他们的技术。另一方面,把殷商遗民打散,也容易对他们进行消化吸收,防止造反。
考古和史料记载完美的吻合在了一起。
而戈氏呢,并不是殷墟的原住民。
现在考古学家对戈氏墓葬里的骨骸进行同位素分析,发现戈氏最早来自南方。
商王把他们从南方迁到殷墟,周灭商又把他们迁徙到全国各地。
戈氏一族的迁徙历史,不光印证了历史记载,也反应了商周的统治模式。
不管是商王还是周天子,都能调动全天下的资源,管着全天下的事情,他们能决定诸侯的命运。
而在我们见到的很多地图上,夏商周的疆域都画得很小,局限在中原这几个省,其实这远远的低估了这些朝代。
现在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也让我们的历史荣光不断重现。
参考资料:
《戈器 戈国 戈人》陈晓华
《“考古中国”重大进展:辛店遗址发现商代晚期最大青铜铸造基地》央视新闻
《河南安阳市辛店铸铜遗址2018~2019年发掘简报》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
《殷周“戈”族铜器整理与“戈”族地望探讨》王长丰